滨江没有食言,真的给他免了水电费,还时常“投喂”他,有时是几块酱牛肉,有时是一盘热腾腾的饺子,美其名曰“补充脑力”。郑凯因过意不去,发了第一个月工资后,执意请滨江下了顿馆子,虽然被滨江吐槽“小郑太见外”,但看得出她挺高兴。
其实一有闲空的时候,郑凯因也在不断的计算数实核心里面的加维密码,主要的是里面封存着UEG为文明复兴预留的工业设备与武装蓝图。
然而,在没有超级量子计算机的1983年,这无异于用算盘破解现代银行的加密系统。庞大的计算量如同天文数字,复杂的多维公式在纸上展开,往往需要几十页草稿纸才能完成一个阶段的推演。
郑凯因只能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图书馆午休的间隙、深夜回到四合院后的片刻、甚至通勤公交车上摇晃的时光。他的房间里,草稿纸堆积如山,上面写满了常人无法理解的符号和算式。
脑机接口在这里发挥了核心作用,它像一个永不疲倦的协处理器,高速进行着基础运算和逻辑校验,但最核心的、涉及多维空间拓扑变换的密钥生成部分,依然需要郑凯因自己进行手算和决策。
进展缓慢得令人绝望,常常耗费数日的心血,最终发现一条路径走不通,又得推倒重来。
滨江有一次好奇地探头进来,看到满地的“鬼画符”,咋舌道:“小郑,你这是研究啥外星科技呢?比姐那堆零件还难懂!”
郑凯因只能苦笑搪塞过去:“一些…数学兴趣,瞎琢磨。”
在图书馆的同时,他也试图寻找40年代末关于果党官员迁台的相关报道,希望能找到林默之的蛛丝马迹。
他本来没抱太大希望,这类信息要么缺失,要么语焉不详。然而,在一份1947年的《大公报》角落,一则不起眼的简讯吸引了他的目光:
“资源委员会林默之专员,近日率团赴台考察基隆、高雄等地工矿资源,为战后重建及工业布局提供决策依据。林专员指出,台湾之电力、制糖及樟脑产业基础良好,颇具发展潜力……”
林默之!资源委员会专员!这个身份与慧子阿姨留下的模糊信息吻合!更重要的是,他是在1947年赴台考察!这说明在果党大规模败退之前,林默之就已经因公务频繁往来于大陆和台湾!他很可能在1949年后滞留台湾,而非临时随溃军撤离!这大大缩小了搜索范围和时间窗口!
郑凯因的心跳加速。他立刻记下这份报纸的日期和版面,并尝试寻找后续是否有关于林默之的报道。
可惜,1948年后的相关信息就几乎断绝了。但这条信息如同黑暗中的第一缕光,为寻找林默之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林默之,40年代中后期,资源委员会专员,负责台湾工矿资源考察。
他将这个发现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与慧子阿姨留下的旧照片放在一起。照片上那个穿着旧式西装、面容清癯的男人,似乎变得清晰了一些。
郑凯因意识到,在备考心智魔方这条主线的同时,寻找林默之这条支线,也必须提上日程了。
他需要寻找相关的档案、寻找可能认识林默之的旧人……这在大陆并非易事,但并非毫无可能,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地方……
————————————————————
原子科技公司内部技术档案
项目编号:ATI-QSC-2020
档案名称:量子态实体化核心(Quantum-State Core, QSC)别名数实核心
密级:绝密
研发主体:原子科技公司前沿物质研究所
首席科学家:Dr. 赛雷布洛(实验总监)
归档日期:2020年7月10日
一、核心突破:重新定义物质存在形式
数实核心(QSC) 是我司基于量子纠缠态操控与宏观物质波函数坍缩理论研发的划时代装置。其外观为银色三棱柱体(尺寸:12×6×3 cm),内部集成高维量子存储单元与拓扑场发生器,实现宏观物体的全息数据化压缩存储与精准实体复现,突破经典物理的质能守恒限制,被誉为“数字时代的物质打印机”。
?赛雷布洛注:此技术源于我司对希格斯场量子涨落的操控突破(2013年诺奖物理课题),标志着人类首次实现物质-信息的双向可控转换。?
二、技术制高点:三大核心引擎
1. 量子态编码引擎
数据压缩比:1:10?(1m3物体→1GB数据),采用铌酸锂光子晶体芯片存储,抗辐射干扰,寿命>200年。
信息保真度:99.%,通过量子纠错算法确保原子级结构还原,超越现有纳米制造精度。
2. 实体化重构引擎
能量效率:复现1kg物质仅需3.2kW·h(家用空调运行2小时能耗),为传统制造业能耗的1/50。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