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把你的经验无偿分享出去:无偿易遭 “白嫖”,还可能引火烧身
村里的老周种了十几年果树,总结出一套 “防病虫害” 的经验。邻居小李来请教,老周没多想,把经验全教给了他。结果小李没按老周说的 “分阶段打药”,只打了一次药就不管了,果树还是生了虫,他反而跟别人说 “老周的经验不管用,害我白忙活”,让老周落了埋怨。
后来再有村民来问经验,老周只会说 “我也是摸索着来,你可以先小范围试试,有问题再一起琢磨”,不再无偿全盘分享。周老栓说:“你无偿给的经验,别人不会珍惜,反而会觉得‘不值钱’;一旦他用不好,还会把责任推给你。经验是你踩坑总结的,对别人未必适用,别轻易全说出去,免得为自己引火上身。”
2、所有的关系都会结束,只有口袋靠得住:经济是关系的根基,自身有钱才稳
村里的小芳早年没工作,靠丈夫赚钱生活,婆家人总 “看她不顺眼”,说话也没好气;后来她开了家手工店,赚的钱比丈夫还多,婆家人态度立马变了,不仅主动帮她看店,还总说 “小芳能干,家里多亏了她”。
而隔壁的老李,退休后没了收入,以前常来往的 “酒友” 也慢慢不联系了,连有些亲戚都懒得跟他走动。周老栓说:“世间关系大多建立在‘经济基础’上,没了钱,再亲近的关系也可能散。别指望‘感情能长久’,只有自己口袋里有钱,才有底气,才不用看别人脸色。哪怕关系结束,你有钱,日子也能过得稳。”
3、不要为了面子做好人:面子换不来尊重,敢于拒绝才不被欺负
镇上的小张总 “碍于面子不敢拒绝”—— 同事找他帮忙做私活,哪怕自己加班到半夜,也说 “没事,我来弄”;朋友借他钱,哪怕自己手头紧,也不好意思说 “不”。结果同事越来越依赖他,把自己的活全推给他;朋友借了钱不还,他催了几次,对方还说 “你这么有钱,还在乎这点”。
后来小张学着 “为自己活”:同事再找他帮忙,他会说 “我手头有工作,没时间”;朋友借钱,他会问 “你要借多少,什么时候还”,没把握就直接拒绝。慢慢的,同事不敢随便麻烦他,朋友也不敢欠他钱不还了。周老栓说:“人性欺软怕硬,你为了面子当‘老好人’,只会让人觉得‘你好欺负’,蹬鼻子上脸。讨好退让换不来认同,敢于拒绝、敢于斗争,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4、少花时间在维护关系上,多花时间在强大自己上:价值决定关系,自己强才有人追
村里的小王以前总 “忙着维护关系”—— 朋友聚会他总抢着买单,邻居有事他随叫随到,以为 “这样能留住朋友”。可当他失业没收入时,以前常来往的朋友都躲着他,连邻居也懒得跟他说话。
后来小王专心 “学技术”,考了汽修证,开了自己的维修铺,生意越来越好。慢慢的,以前的朋友又主动找他,还有人介绍客户给他,甚至有人想跟他合伙开分店。周老栓说:“关系的本质是‘你有价值’—— 你没价值,再怎么维护,也只是牺牲自己换妥协,迟早会崩塌;你有价值,不用刻意讨好,别人自然会主动找你。把时间花在强大自己上,你想要的关系都会追着你跑。”
5、结果是好的,过程的瑕疵就不重要:社会唯结果论,拿到成果才是王道
镇上的刘老板早年做建材生意,为了 “拿到第一笔大单”,每天跑工地、找客户,甚至熬夜改方案,中间还因为 “算错成本” 差点亏本。但最后他还是签了单,赚了第一桶金。后来别人只说 “刘老板厉害,刚起步就拿到大单”,没人在意他 “熬夜、算错成本” 的过程。
而隔壁的老王,总说 “我过程很努力,就是运气不好没拿到结果”,可没结果,再努力也没人认可,生意越做越差。周老栓说:“这个社会只看‘结果’—— 你做出了成绩,没人会揪着过程的瑕疵不放;你没拿到结果,再完美的过程也只是‘自我安慰’。只要在法律范围内拿到结果,你就能得到认可,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6、利益的最大获得者,是不守规矩和利用规矩的人:规矩困守规矩者,灵活者才易成事
村里的合作社收蔬菜,“规矩” 是 “按斤收,统一定价”。老实的农户都按这个规矩来,赚的钱有限;而小李却 “利用规矩”—— 他发现合作社 “优先收品相好的蔬菜”,就专门种 “精品菜”,还提前跟合作社说 “我这菜品相好,能不能多给一毛钱一斤”,合作社同意了,小李赚的钱比其他农户多不少。
而另一个农户老张,总 “死守规矩”,种的菜品相一般,还不愿跟合作社沟通,最后只能按低价卖,赚的钱越来越少。周老栓说:“规矩大多是‘困住守规矩的人’—— 老实人按部就班,付出多却收获少;聪明的人要么‘利用规矩找漏洞’,要么‘打破不合理的规矩’,用逆向思维做事,反而能轻松拿到更多利益,事半功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