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仓库的木板在脚下发出“咯吱”声,像不堪重负的老人在呻吟。林霄用军刺撬开最后一个木箱,里面的东西让他瞳孔骤缩——不是罐头或电台,而是叠泛黄的作战地图,上面用红铅笔圈着黑松岭主峰的位置,旁边写着“敌特藏匿点”。
“这是1962年的剿匪地图。”马翔的手指抚过地图上的红圈,“和我们发现遗骸的位置完全吻合。”他突然抽出地图下的油纸包,里面裹着三枚锈迹斑斑的卵形物体,顶端的引信已经锈蚀,但弹体上的“手榴弹”字样依然清晰。
“是木柄手榴弹的改进型,60年代初的试制品,引信不稳定。”马翔用军刺轻轻拨开锈迹,“这种弹药属于未销毁的遗留爆炸物,遇震动可能引爆。”他将油纸包重新裹紧,塞进木箱底层,“别碰,等出去后通知排爆部队。”
仓库外突然传来树枝断裂的脆响。赵猛立刻捂住老周的嘴——这老头正想打喷嚏。众人屏住呼吸,听着脚步声从仓库门口经过,蓝军士兵的对话声隐约传来:“特别行动组的红外扫描仪显示这里有热源反应,仔细搜!”
“躲进里间!”林霄拽着众人钻进仓库内侧的隔间,那里堆放着废弃的麻袋,散发着谷物腐烂的气味。周洋迅速关掉夜视仪,黑暗瞬间吞噬了一切,只剩下彼此急促的呼吸和心脏的跳动声。
扫描仪的红光透过门缝扫进来,在麻袋上投下晃动的光斑。林霄贴着冰冷的墙壁,感觉后背的冷汗浸湿了迷彩服。他突然想起马翔教的电磁屏蔽知识,用麻袋将自己裹紧——麻纤维能吸收部分电磁波,或许能降低红外特征。
幸运的是,蓝军士兵没发现隔间,脚步声渐渐远去。众人刚松口气,老周突然“哎哟”一声——他的脚踝又碰到了麻袋堆里的硬物,疼得差点跳起来。
“你就不能安生点?”金雪压低声音,却还是忍不住揉了揉他的脚踝。老周委屈地嘟囔:“谁知道麻袋里有石头……”
队伍在凌晨三点撤离仓库。为了避开蓝军的夜间巡逻,他们选择走最难走的崖壁小路。林霄走在最前面,用军刺在岩壁上凿出落脚点,赵猛殿后,时不时托一把体力不支的老张。
天快亮时,众人终于抵达一处平缓的山脊。老周一屁股坐在地上,刚想喘口气,突然想起什么,猛地抬脚朝地上的石子踢去——这是他发泄不满的老毛病,结果“嗷”的一声惨叫,整个人抱着脚在地上打滚。
“又怎么了?”赵猛没好气地问,却还是凑过去看。只见老周踢中的不是普通石子,而是块半埋在土里的金属片,边缘锋利,上面还刻着奇怪的符号。
林霄的目光立刻被吸引过去。他没去扶老周,反而从周洋手里夺过工兵铲,对着金属片周围的泥土猛挖起来。“你疯了?”金雪想阻止他,却被马翔拦住:“他发现了什么。”
工兵铲很快刨出更多金属碎片。这些碎片拼接起来,竟形成了半截弹体,锈迹斑斑的表面隐约能辨认出“82mm迫击炮弹”的字样,而老周踢中的金属片,是炮弹的尾翼,上面的符号是生产编号和年份:1958。
“卧倒!”马翔突然大吼,一把将身边的林霄按在地上。众人不明所以,纷纷趴下,只有老张盯着尾翼上的符号,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
“那……那是延期引信的标识!”老张终于挤出一句话,声音抖得不成调,“我爹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他说过1958年生产的迫击炮弹有设计缺陷,延期引信会因为锈蚀失效,变成一碰就炸的瞬发弹!”
这话像块巨石砸进人群,所有人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林霄看着近在咫尺的炮弹残骸,突然想起刚才挖掘时的震动,后背的冷汗瞬间浸透了衣服。他猛地将工兵铲扔出去,生怕金属碰撞产生的火花引爆这枚沉睡了六十多年的炸弹。
“谁都别动!”马翔趴在地上,缓慢地调整姿势,从背包里掏出折叠铲——这是塑料手柄的,不会产生火花,“周洋,你的工具箱里有没有绝缘胶带?”
周洋颤抖着递过胶带。马翔用折叠铲小心翼翼地清理炮弹周围的泥土,动作精准得像在拆弹:“这种炮弹的装药是TNT和硝石的混合物,虽然受潮,但威力依然能炸穿半米厚的混凝土。”他用胶带将炮弹残骸固定在木板上,“我们得把它移到空旷处,远离人群和水源。”
搬运炮弹的过程像在走钢丝。四个人趴在地上,用木板托着炮弹,以厘米为单位缓慢移动,连呼吸都放轻了。老周忘了脚疼,趴在地上充当警戒,嘴里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将炮弹安全转移到百米外的空地上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马翔用石头在炮弹周围画了个圈,又用军刺在地上刻下“危险”的字样:“等出去后联系排爆部队,现在我们得赶紧离开。”
队伍继续前进,气氛却比面对蓝军追兵时还要凝重。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在寂静的山林里回响,每个人的心里都像压着那枚未爆的炮弹,沉甸甸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你们真的是民兵?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你们真的是民兵?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