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薄纱般笼罩着问渠斋的庭院,湿润的青草与檀皮气息在空气中交织。沈砚辞蹲在抄纸池边,晨露沾湿了他的裤脚。他专注地指导着小雨和几个孩子学习"顺纹抄纸"的要领,左手虽还缠着绷带悬在身侧,右手却稳稳扶着竹帘边缘。
"竹帘要随水流走,心要静,手要稳。"他的声音在清晨的寂静中格外清晰,"就像守传承,得顺着初心来,急不得,也偏不得。"
顾云深静立廊下,手捧氤氲着热气的桂花茶,目光落在沈砚辞被晨露打湿的发梢上,眼底漾着温暖的笑意。
早饭后,阳光驱散薄雾。沈砚辞将一份文件轻轻放在院中的藤编小桌上。顾云深走近,看见洁白的纸上印着"辞职申请书",抬头是"致徽州砚辞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会"。
"想好了?"他轻声问,拿起文件细看。正文简洁明了:"专注古籍修复传承,践行父辈初心"。
"想了一个月了。"沈砚辞接过他递来的茶,指尖轻触文件末尾已干的签名,"以前经营公司,是想攒够资金支撑修复班,也想借商业渠道推广冷金笺。现在冤案昭雪,修复班有了专项资金,公司也有可靠的人打理。我不能再把精力分散在商业和传承之间了。"
顾云深想起沈父日记扉页那句祈愿:"砚辞若长大,愿他少些算计,多些纸香。"他默默将文件收回信封,在封口贴上一小朵风干的腊梅花瓣。
"我陪你去公司。"他抬眼看向沈砚辞,"正好把新抄的冷金笺样本送给董事们,让他们看看你决心守护的'事业'究竟是什么。"
砚辞文化的会议室里,气氛肃穆。当沈砚辞平静地放下辞职申请时,张董首先皱起眉头:"公司刚打开东南亚和欧洲市场,你这时候离开太冒险了!"
李董随即附和:"我们知道你对问渠斋有感情,但完全可以两边兼顾,何必彻底放弃一手带起来的公司?"
沈砚辞没有直接回应,而是从锦盒中取出新制的冷金笺分发给众人。纸页上的"护本纹"在灯光下泛着淡青色柔光,金箔勾勒的腊梅纹样细腻灵动。
"这是修复班的孩子们昨天亲手抄造的纸。"沈砚辞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当年我父亲为保护这濒临失传的工艺不惜以身犯险;顾爷爷为守护残片在木工房守了三十年。"他举起那支跟随父亲多年的旧钢笔,"这支笔写过无数商业合同,但更重要的使命是记录保护文物的证据。现在,我想让它回归本源——只用来记录修复技法,教孩子们辨真伪、守初心。"
顾云深适时地取出厚实的画册展示:"这是新加坡藏家捐赠的民国残笺,孩子们修复了半个月才完成。这是罗伯特拍摄的海外冷金笺体验班现场,已有二十多国学员报名。"他翻到最后一页,是张泛黄的老照片——年轻的沈父与顾爷爷并肩站在问渠斋老木门前,笑容质朴。
"他们那一代人没能安心只做传承。现在砚辞想替他们完成这个心愿,也想给所有关注传统工艺的人一个榜样——真正值得倾注一生的事业,不在于赚取多少财富,而在于我们能为后世留下什么无法替代的东西。"
张董的手指反复摩挲着温润坚韧的冷金笺,沉默良久后深深叹息:"你父亲临终时特意嘱咐我们,'砚辞心里装的是纸香,别逼他走我的老路'。现在看来..."他摇头露出惭愧的笑意,"是我们眼界窄了,只盯着报表数字,差点忘了老沈最看重的是什么。"
他不再犹豫,在辞职申请上郑重签名:"砚辞,公司永远是你和修复班的后盾!海外推广冷金笺的事,我们会按你的规划继续做。这也算...我们给九泉之下的老沈一个交代。"
走出气派的玻璃大楼,午后的阳光暖意融融。顾云深挽着沈砚辞的手臂,脚步轻快:"去买束新鲜腊梅吧?庆祝你'回归纸香'!"
这时助理小王急匆匆追来,捧着一个紫檀木盒:"沈总!这是全体员工给您定制的纪念品!"盒中是块打磨光滑的竹牌,正面刻着"砚辞守心",背面密密麻麻刻着所有员工的名字,边缘镶嵌的金箔在阳光下闪烁。
"我们都支持您的决定!以后修复班需要体力活,招呼一声,我们周末都来当义工!"小王的声音因激动而微颤。
回到问渠斋,远远便见院门口热闹非凡。崭新的红绸横幅上墨迹遒劲:"欢迎沈先生归队守传承"。赵伯和阿木正在搭建更宽敞的抄纸架,老陈带着孩子们翻晒青檀皮纸。小雨举着新刻的竹笔飞奔而来:
"沈叔叔!以后你是不是每天都能教我们抄纸了?我要学'淬金法',让金箔亮闪闪贴在纸上!"
傍晚的庭院灯火通明,长桌宴香气四溢。老周端出压轴的"传承粥"——用腊梅花蜜、桂花和上等莲子熬煮的甜粥,正是当年顾爷爷和沈父守护残片时常吃的。
"你父亲总说,'等忙完公司这阵,就回问渠斋熬传承粥'。"老周边盛粥边感慨,"可惜忙了一辈子,这粥也没熬成几次。现在好了,"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欣慰,"你替他做到了。以后这'传承粥'年年熬,让学手艺的娃娃记住这味道,记住我们要守住的是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琉璃碎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琉璃碎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