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通道的体验并非空间转移的眩晕,而是一种更为本质的、令人作呕的"规则扭曲感"。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将她们的存在的某些基础逻辑强行拧转、打结,又随意地抛掷出去。当那混乱的色彩与尖锐的噪音如潮水般褪去,林曦和小雅踉跄地站稳,映入眼帘的景象让她们瞬间窒息。
这里没有天空,没有大地,至少不是常规认知中的形态。
头顶是一片不断翻涌、变幻的混沌色块,时而呈现出星空的深邃,时而又变成如同油污在水面扩散般的斑斓,偶尔还会闪过一些无法理解的、由几何图形和数学公式构成的短暂"天空"。脚下踩着的,也并非实体,而是一种半透明的、仿佛由凝固的"可能性"本身构成的基底,行走其上,会荡开一圈圈微弱的涟漪,映照出脚下更深层那些纠缠、断裂的规则脉络。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气味"——部分是陈年纸张和灰尘的味道,部分是金属过度摩擦的焦糊味,更深处,则是一种…"思想腐烂"的酸败气息,直接作用于意识,令人头皮发麻。
最令人不适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错位感"。
林曦亲眼看到,不远处一块悬浮的、棱角分明的黑色巨石旁,一株晶莹剔透的植物正在缓缓绽放。但当花朵完全盛开的那一刻,它散发出的花粉光芒,却如同倒放的影像般,先笼罩了巨石,然后才回溯到花苞本身,最终,那巨石表面竟浮现出花朵绽放前一刻的纹路——因在果后。
更远处,一条由流动光辉构成的溪流,在流淌过程中不断分裂出细小的支流,而这些支流并非流向未知,而是倒卷回来,注入溪流自身的上游,形成一个没有源头也没有尽头的自指循环——自指悖论。
耳边充斥着各种意义的碎片和逻辑的杂音,仿佛有无数人在同时低语、争吵、推导又推翻自己的结论。一些模糊的、半透明的影子在这些扭曲的规则景观间飘荡,它们没有固定的形态,时而像人,时而像扭曲的符号,时而干脆就是一串不断自我否定的语句——它们是悖论之城滋生的原生存在,"悖论幽灵"。
【已进入高危区域:悖论之城(外围区域)】
【核心环境规则:“定义即扭曲”生效中。效果:常识逻辑失效,因果律高度不稳定,概念定义随时可能塌陷或反转。】
【检测到高浓度逻辑污染… San值持续承受压力…】
【警告:侦测到原生逻辑生命体——“悖论幽灵”(中立偏恶意),避免接触,避免被其逻辑碎片污染。】
【“行动协议”部分条款激活:区域限制(部分高亮)、能力限制(规则输出功率上限锁定)、交流限制(特定频率屏蔽)…】
鬼书的提示如同狂风中的烛火,不断闪烁。林曦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和恶心,这是认知体系与外界环境剧烈冲突的表现。她立刻全力运转鬼书的"规律推演"功能,试图为自身建立一个临时的、相对稳定的逻辑参考系。
【规律推演启动… 持续消耗识能…】
【正在尝试建立局部逻辑模型… 受到环境强烈干扰… 模型稳定性:41%…】
【规则解析度(逻辑规则):+3%… +5%…(基于高强度环境适应与推演对抗)】
推演的过程极其艰难,就像在惊涛骇浪中试图建造一艘纸船。每建立一个临时推论,下一秒就可能被周围颠覆性的规则现象所推翻。但这个过程本身,也在疯狂锤炼着她对逻辑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她必须不断调整、修正,利用鬼书记录的基础规律(尤其是编号011「逻辑根基」、编号057「因果观察」、编号098「概念稳定」的变体)来锚定自身,避免思维被彻底同化或撕裂。
小雅的情况稍好,她的存在本质更贴近规则之灵,对这种纯粹规则扭曲的环境适应性更强一些,但同样脸色苍白,紧紧抓住林曦的手,依靠守护契约的力量分担着精神压力。
"这里…太可怕了。"小雅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我感觉自己的念头都在打架…"
"集中精神,跟着我推演的路径走。"林曦咬牙道,她的瞳孔中数据流飞速闪烁,鬼书的推演在她周围形成了一层极淡的、不断修正路径的"安全通道"光影。这是根据哈耳庇厄提供的粗略路线图,结合实时环境推演出的、相对风险最低的前进路径。
她们小心翼翼地前行,避开那些明显不稳定的规则漩涡和游荡的悖论幽灵。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因为连"下一步踩在哪里是安全的"这个概念,都需要实时推演确认。
行进了约莫一刻钟,按照推演路径的指引,她们抵达了一处相对"空旷"的地带。前方,矗立着一扇门。
一扇孤零零的、没有任何墙壁依托的、由某种暗沉金属构成的拱门。门上没有任何装饰,只在门楣中央刻着一行散发着微弱白光的字迹,那字迹的结构在不断细微调整,仿佛自身也在犹豫该如何表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规则图鉴:我的书能解析万物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规则图鉴:我的书能解析万物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