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无声滑开的刹那,一股仿佛来自时间尽头的绝对静默扑面而来。
林曦感到自己的心跳、呼吸、甚至血液流动的声音,都在这一刻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吞噬、抹平。不是听觉上的消失,而是一种更为本质的“存在感”被削弱。她背上的小雅似乎也受到了影响,原本微蹙的眉头舒展了些许,陷入更深沉的、不受打扰的安眠。
门后并非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没有地面,没有天花板,也没有墙壁。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无垠的、仿佛由凝固的琥珀色光晕构成的浩瀚领域。无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光团如同星辰般悬浮其中,有些明亮如新星,有些黯淡如尘埃。它们并非静止不动,而是以一种极其缓慢、近乎凝滞的速度漂浮、旋转,每一个光团内部,都隐约可见流动的影像、闪烁的符文或冻结的姿态。
一种厚重到令人窒息的历史感与信息沉淀感,沉甸甸地压在她的灵魂上。
【警告:进入高维信息存档点——“寂静回廊”。环境规则:绝对静默主导,物理法则弱化,信息交互需谨慎。】
【规则解析度(图书馆历史/信息存储规则)+1% (环境认知)】
鬼书在她身前微微震动,散发出柔和的光芒,似乎在适应这片奇特区域的环境。林曦试探性地迈出一步,脚下并非虚空,而是传来一种踩在坚实而富有弹性的“基底”上的触感,这基底由纯粹的“信息稳固”概念构成。
她回头望去,那扇石门依旧静静矗立在“入口”处,仿佛海洋中唯一的礁石,提醒着她来时的路。
“这里…就是寂静回廊?”林曦在心中默念,连思维都似乎被这环境感染,变得缓慢而清晰。她能感觉到,此地所谓的“寂静”,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所有喧嚣的“过程”都被极大延缓,所有的“历史”和“记忆”都被压缩、封装成了这些悬浮的“刻印”光团。
母亲苏婉,在这里留下了她的“思考刻印”。
该如何寻找?
她尝试集中精神,在心中呼唤母亲的形象,回忆母亲笔记中的笔触,回忆“叙事之镜”中那熟悉而温暖的语音。
随着她的意念聚焦,身旁缓慢漂浮的几个黯淡光团毫无反应,但远处,一个约莫人头大小、散发着柔和白色光晕、内部似乎有书页翻动虚影的刻印,如同被磁石吸引般,微微调整了方向,朝着她缓缓飘来。
有效!这些刻印会对特定的“意念”和“因果”产生响应!
【规则解析度(图书馆历史/信息存储规则)+1% (刻印响应机制理解)】
林曦小心翼翼地将手伸向那个飘近的白色光团。指尖触碰到光晕表面的刹那,并非实体触感,而是一种直接流入脑海的、带着特定“频率”的信息流。
不是影像,不是声音,而是一种纯粹的“思考记录”。
“……规则并非工具,它们是世界的‘语法’。维吉尔想成为执笔改写语法的神,而我…我只想学会聆听,聆听这语法本身蕴含的诗篇。‘同调’的第一步,是承认自身的渺小,是放下征服的欲望,去感受规则的‘呼吸’……”
是母亲苏婉的“声音”!并非真实听觉,而是思维的直接映射,带着她特有的温柔与坚定,以及一种沉浸在研究中的专注与热忱。
这段刻印记录了她早期对“同调”路径的思考,比笔记中的记载更加感性,更加触及本质。林曦沉浸在这股信息流中,仿佛看到了母亲在无数个日夜,对着复杂的规则图谱,进行着孤独而伟大的思考。
【规则解析度(苏婉研究/规则本质)+1% (感悟同调初心)】
【San值:+1 (感受到母亲的精神传承,心灵获得抚慰)】
白色光团在传递完这段信息后,光芒微微黯淡,飘离了她的身边。
林曦精神一振,继续集中意念,更深入地去感知、去呼唤与母亲相关的刻印。
接下来的时间里,一个又一个散发着不同光泽、大小不一的刻印被她吸引而来。
一个内部仿佛有无数细碎水晶碰撞的蓝色刻印,传递来苏婉对“规则碎片”分类与沟通方法的尝试与总结,里面提到了数十种不同属性规则碎片的“性格”模拟,以及初步建立“共鸣”的技巧。
一个如同燃烧着温暖火焰的红色刻印,记录了她与维吉尔在一次关于“规则是否具备底层善意”的激烈争论,苏婉坚持规则本身无善恶,但使用者心怀敬畏方能长久,而维吉尔则嗤之以鼻,认为力量即是真理。
还有一个墨绿色、带着草木生长意象的刻印,蕴含了她对图书馆本身可能具备“生长”与“演变”特性的猜想,她认为图书馆并非一成不变的死物,而是在无数叙事与知识的滋养下,缓慢地进行着自我更新。
每一个刻印,都像是母亲留下的一颗思想珍珠,串联起她探索“同调”之路的点点滴滴。林曦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宝贵的知识,她对“同调”的理解飞速深化,许多在笔记中感到晦涩难懂的地方,在这些原初的思考记录中找到了答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规则图鉴:我的书能解析万物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规则图鉴:我的书能解析万物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