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种紧迫感并没有转化为嫉妒或排斥,更多的是转化为一种动力。他找到冯源:“小冯,你提到的那些文献,方便借我看看全文吗?还有,你们在学校里,现在都学些什么课程?用的什么教材?”
冯源受宠若惊,连忙拿出自己带来的几本崭新教材和复印的文献资料:“林老师您随便看!这是我们用的《高等空气动力学》,这是《计算流体力学基础》,还有这几篇是最近《AIAA Journal》上的文章……”
看着那些充斥着复杂数学公式和崭新概念的书籍,林卫东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知识世界。他开始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拼命学习、补课。他向冯源请教,和同样感到压力的马志军一起讨论。基地也适时地组织起各种新技术讲座,邀请这些大学生们担任小老师。
冯源这些年轻人,则带来了更多的惊喜。他们思维活跃,不受条条框框束缚,敢于质疑权威,敢于提出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他们熟悉计算机语言(虽然基地的计算机还很落后),带来了新的编程思路;他们英语基础好,能够更快地阅读和理解外文资料;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尝试。
当然,代沟和碰撞也在所难免。年轻人有时过于理论化,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提出的方案看似完美却难以实现;有时显得急躁,恨不得一步登天,缺乏老一代科技工作者那种持之以恒的韧性。而林卫东他们,则有时会嫌年轻人不够踏实,好高骛远。
但总体而言,这股新鲜血液的注入,像一股清澈的山泉,流入了略显沉闷和保守的基地。它带来了活力,带来了新的视角,带来了追赶时代的紧迫感,也更坚定了大家“把科研搞上去”的共同目标。新老两代人,就在这种互相学习、互相碰撞、互相磨合的过程中,开始形成一种更有活力的合力。
林卫东看着办公室里埋首苦读的冯源,又想起正在废寝忘食带领大家攻坚的徐工,心中充满希望。老树新枝,嫩苗吐绿,科学的春天里,这座与世隔绝的山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恢复着生机,也孕育着未来。
而随着外部大环境的日益宽松,一些关乎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的长期困扰,也终于看到了解决的曙光。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江奔流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