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东没有说话。他也感到一股巨大的失望和茫然袭来。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眼前的原始和简陋,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期。他想起了父亲林瀚章描述过的东北建设初期的“干打垒”,似乎也比这里要好上一些。至少,东北还有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供应。
放下行李,有人提议出去看看。走出宿舍区,他们很快发现了更多“惊喜”。
所谓的食堂,只是一个更大的、四面透风的简易棚子,里面摆着几条粗糙的长条桌凳。几个穿着油腻白大褂的大师傅正在一口巨大的铁锅前忙碌着,锅里冒着热气,但飘出来的味道却十分寡淡。
用水更是个大问题。整个山坳只有山脚下一个用石头围起来的、小小的蓄水池,据说水源是山泉,但水量有限,而且需要自己去挑!几个先来的职工正挑着木桶,排着队打水,那水看起来有些浑浊。
“还要……自己挑水?”一个女同学几乎要晕过去。这对于他们这些城市里长大、习惯了自来水的大学生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体力劳动。
傍晚时分,山里的温度骤降。寒风从山坳口灌进来,像无数根冰冷的针,刺透厚厚的棉衣。人们不得不躲回冰冷的宿舍。
尝试生火取暖成了第一道难关。几个男生手忙脚乱地往灶坑里塞柴火,却弄得满屋浓烟,呛得人眼泪直流,火却没烧起来。最后还是徐工有经验,他仔细地搭好柴火,留出通风道,才终于将火点燃。炕面渐渐有了些温度,但屋子里依旧寒冷,煤油灯昏黄的光线只能照亮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更多的地方隐没在浓重的阴影里。
现实,用它最粗粝、最冰冷的方式,给了这些满怀报国激情和浪漫想象的年轻人沉重的一击。最初的使命感和神秘感,在生存的基本需求面前,变得有些遥远和模糊。
沉默和压抑再次笼罩了这间狭小的宿舍。有人拿出家人的照片默默看着,有人望着窗纸发呆,有人则直接躺倒在冰冷的铺上,用被子蒙住了头。
马志军也不再开玩笑,他凑到林卫东身边,压低声音说:“卫东,说真的,这地方……比北大荒兵团还够呛啊。咱们那点理论知识,在这儿能顶用吗?别到头来,光学会挑水砍柴了。”
林卫东望着煤油灯跳动的火苗,没有说话。他想起刘代表冰冷的眼神,想起“金湾”这个代号,也想起父亲和郑伯伯的期望。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身体上的适应或许只是第一关。
如何安顿下来,如何在这极其原始的条件下开始工作和学习,如何让内心的火焰不被这冰冷的现实浇灭……这一切,都像山外的重峦叠嶂一样,横亘在他们面前。
而基地的管理者,显然不会放任这种失落和迷茫的情绪蔓延下去。他们自有他们的办法。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江奔流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