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发现让警方开始怀疑,C某可能与A女士和B先生的中毒事件有关。也许他就是那个在公司饮水机中投毒的人,然后因为内疚或害怕被发现而自杀?这是当时警方最合理的推测。
为了验证这一推测,警方迅速将C某的手机和那个快递盒子送往法医实验室进行详细分析。同时,他们也开始调查C某的社会关系和近期行为,看看是否有其他线索。
10月20日,法医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出来了。C某的血液中检测出了与A女士相同的有毒物质,这进一步支持了警方的推测,即C某可能就是投毒者,然后自杀身亡。
此外,警方还在C某的手机中发现了一些可疑的短信和通话记录。其中一条短信显示,C某在10月18日上午(即中毒事件发生当天)曾与一个未知号码有过联系,但具体内容已经被删除。警方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恢复这些被删除的信息,但暂时没有成功。
警方还调查了C某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据C某的同事和朋友反映,他最近的行为有些反常,经常显得焦虑和紧张。他曾向一位好友透露,他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麻烦,但不愿详细说明是什么问题。此外,C某近期的经济状况也不太好,他似乎背负着一些债务。
综合这些线索,警方初步得出结论:C某很可能是在公司饮水机中投毒的人,然后因为害怕事情败露而自杀。他们认为,C某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或经济问题而产生了报复心理,选择在公司的饮用水中投毒,导致A女士和B先生中毒。
然而,这一结论很快就受到了质疑。因为根据医院的检测结果,B先生的血液中并没有检测出任何有毒物质,这与C某的投毒行为似乎矛盾。如果C某真的在饮水机中投毒,为什么B先生没有中毒迹象呢?这一疑点让整个案件变得更加复杂。
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的疑问浮出水面。为什么A女士和B先生饮用了同一水源的水,但检测结果却不同?C某真的是自杀吗?还是有其他隐情?这场投毒疑案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警方感到自己似乎陷入了一个迷局,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四、案件的转折
正当警方认为案件已经基本告破,准备以"C某投毒后自杀"结案时,一系列新的发现让整个调查方向发生了重大转折。
首先,警方对C某的尸检结果显示,虽然C某的血液中确实含有与A女士相同的有毒物质,但他的死亡原因并不是这种毒素,而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药物过量。这意味着C某的死亡可能与A女士和B先生的中毒事件无关,或者说,这是两起独立的事件。
其次,警方对C某家中发现的快递盒子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追踪快递单号,警方发现这个盒子实际上是C某在网上购买的一种保健品的包装,而并非用来运输毒药的。这一发现推翻了之前关于"快递盒子与投毒有关"的推测。
更重要的是,警方在对公司饮水机进行重新检测时,发现水中确实没有任何有毒物质。这意味着A女士和B先生的中毒可能并非由饮水机的水引起,或者说,投毒者可能使用了其他方式让他们摄入毒素。
这些新发现让警方不得不重新审视整个案件。他们开始怀疑,C某可能并不是投毒者,而是另一名受害者,或者与案件无关。真正的投毒者可能另有其人,而且还在逍遥法外。
与此同时,医院方面也传来了一些新的信息。虽然B先生的血液中没有检测出任何有毒物质,但他的症状却与某种特定毒素的中毒表现相符。医生推测,B先生可能是在饮用了含有毒素的水后,毒素迅速被身体代谢,导致检测结果呈阴性。或者,他可能摄入了一种特殊的毒素,这种毒素在体内很快分解,难以被常规检测方法发现。
为了验证这一推测,警方再次对B先生的血液和尿液样本进行了更深入的检测,这次他们使用了更先进的质谱分析技术。结果显示,B先生的体内确实存在一种极其微量的毒素,这种毒素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常规的毒理学检测很难发现它。
这一发现让警方意识到,这起投毒案可能涉及一种罕见的、高技术性的毒素,投毒者可能具有专业的化学知识或相关背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A女士和B先生的检测结果不同,因为他们可能摄入了不同剂量或不同种类的毒素。
随着这些新线索的出现,警方决定重新启动全面调查,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专案组。他们开始调查公司所有员工的背景和近期行为,特别是那些与A女士、B先生和C某有过接触的人。
此外,警方还扩大了调查范围,开始调查公司近期是否发生过其他可疑事件。他们发现,在10月18日投毒事件发生前几天,公司曾发生过一起类似的事件:有员工报告说,公司的碳酸饮料机里的饮料味道异常。当时公司管理层并没有重视这一报告,只是简单地清洁了饮料机,没有进一步调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案要案详情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