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17日清晨6点,比利时安特卫普钻石中心的保安雅克像往常一样走向地下金库。指尖刚触到厚重的钢门,他突然僵在原地——那扇需要4组密码+特制钥匙才能打开、重达3吨的“牢门”,正虚掩着露出一道缝隙。推开的瞬间,散落的珠宝盒、断裂的钻石证书、撬开的保险箱残骸涌入视野,他的手不受控制地抖着按下报警按钮,声音里全是颤音:“金库……被偷了。”
这座号称“全球最安全金库”的堡垒,前一夜被人悄无声息地突破。红外热感器、动作探测器、光敏报警器全成了摆设,24个监控摄像头的关键录像不翼而飞,现场干净得连半个指纹都没留下。初步清点显示,100多个保险箱被洗劫,价值超1亿美元的散钻、黄金、珠宝消失无踪,这起案件自此被刻上“世纪大劫案”的标签,成了全球犯罪史上绕不开的经典。
一、钻石之都:藏在安特卫普的“财富陷阱”
1.1 85%钻石流经的“心脏地带”
安特卫普的钻石生意,从15世纪就扎下了根。到2003年时,全球每10颗钻石里有8颗要经过这里的切割、交易,钻石区200多家企业每天流转的资金以数十亿美元计。一栋灰砖建筑矗立在钻石区核心,外墙不起眼,地下1层却藏着那座让盗贼垂涎的金库——30厘米厚的钢门里,十多重安防系统层层嵌套:红外热感能捕捉0.1℃的体温变化,动作探测器连老鼠跑过都能触发警报,地震感应器更是设定了“震动超12小时自动报警”的死规则。
金库管理员老范在这工作了12年,此前常跟人炫耀:“就算把坦克开过来,也轰不开这道门。”可2月17日那天,他蹲在满地狼藉里,盯着被喷了发胶的运动传感器、贴了黑胶带的光感探测器,半天说不出话:“他们像是知道每个设备的命门。”
1.2 双面商人:藏在钻石堆里的“前科犯”
51岁的莱昂纳多·诺塔巴托洛,在钻石中心大楼里是个“熟面孔”。他租了间15平米的办公室,每天西装革履地来上班,手里总拎着装钻石样品的丝绒袋,跟商户们讨价还价时,嘴角总挂着温和的笑。没人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意大利商人,案底能从都灵排到安特卫普——20多岁偷过珠宝店,30岁因入室抢劫蹲过牢,40岁又牵涉进一起钻石走私案,只是每次都因证据不足脱身。
2001年他来安特卫普时,对外说“想拓展欧洲生意”,实则早把目光锁在了地下金库。他每天花3小时在大楼里“闲逛”,假装跟保安聊天,实则记下班组换岗时间;借着看样品的名义钻进各个办公室,偷偷画下金库所在的地下楼层布局图;甚至故意在雨天“忘带伞”,留在大厅观察监控摄像头的角度。没人怀疑这个“话多的意大利商人”,毕竟在安特卫普,每个人眼里都只有钻石的光芒。
二、两年筹备:一场“复刻金库”的疯狂演练
2.1 10万美元的“钢笔任务”
2001年深秋,莱昂纳多在一家小酒馆里见到了自称“亚历山德罗”的男人。对方推过来一个信封,里面是10万美元现金,还有一支看起来普通的钢笔:“帮我拍点金库内部的照片,这笔钱就是你的。”
莱昂纳多起初攥着钢笔手都在抖——他知道这是违法的,但看着信封里的现金,想到自己三家珠宝店连年亏损的账单,还是点了头。接下来的一个月,他借着“核对钻石库存”的名义,十几次进入金库。钢笔帽里藏着的微型摄像头,悄悄拍下了保险箱的排列、传感器的位置、密码输入器的样式。每次出来,他都把内存卡塞进亚历山德罗给的烟盒里,在约定的垃圾桶旁交接。
直到第三次交接,亚历山德罗突然说:“别拍了,我们干票大的。”他摊开一张图纸,上面是金库的草图:“事成后,你能分到1000万美元,比你卖10年钻石还多。”莱昂纳多后来在审讯时承认,那一刻他没犹豫:“我这辈子都在凑钱维持生意,那笔钱像钩子,把我勾住了。”
2.2 仓库里的“1:1复刻金库”
亚历山德罗带莱昂纳多去了安特卫普郊区的一个废弃仓库。推开门的瞬间,莱昂纳多惊呆了——仓库中央立着个跟真金库一模一样的“复制品”,连保险箱的编号、传感器的安装高度都分毫不差。“这是‘都灵派’的手笔。”亚历山德罗说。
莱昂纳多才知道,自己加入的是意大利都灵一个老牌犯罪团伙。团伙里有三个核心成员:被称为“钥匙王”的男人,能凭手感配出各种复杂钥匙;“怪胎”专攻电子设备,曾用一根电线破解过银行的监控系统;“天才”则擅长物理破解,能用自制工具撬开保险箱而不触发警报。
接下来的两年,他们就在这个仓库里反复演练。“钥匙王”拿着莱昂纳多拍的照片,用黄铜一点点打磨特制钥匙;“怪胎”买来跟金库同款的传感器,测试发胶、胶带对设备的影响——最后发现,普通发胶喷在热感器上,能让设备“误以为”周围温度恒定;黑胶带贴在光敏探测器上,能阻断光线触发的警报;“天才”则练了无数次撬保险箱,直到能在3分钟内打开一个,还不碰响里面的震动装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案要案详情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