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发现让调查人员逐渐勾勒出了事件的轮廓:有人将炸弹藏在东芝收音机中,放入装有婴儿衣服和雨伞的行李箱内,通过某种方式将其带上飞机。炸弹被设定在特定时间引爆,导致飞机在空中解体。
然而,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疑问浮出水面:炸弹是如何通过安检的?谁是幕后主使?这是个人行为,还是有组织的恐怖袭击?这些问题将引导调查人员踏上一段长达13年的追寻真相之旅。
三、锁定嫌犯:两名利比亚情报人员的浮现
随着调查的深入,两名利比亚人逐渐进入了调查人员的视线:阿卜杜勒·巴塞特·阿里·迈格拉希(Abdel Basset Ali al-Megrahi)和拉明·哈利法·费希迈(Lamin Khalifa Fhimah)。
迈格拉希是利比亚前情报官员,曾担任阿拉伯利比亚航空公司的安全主管。费希迈则是利比亚航空公司驻马耳他办事处的经理。调查人员发现,这两人与购买炸弹相关物品的利比亚人特征相符,且有证据显示他们在案发前后出现在关键地点。
根据调查结果,迈格拉希和费希迈被指控在马耳他策划了这起恐怖袭击。他们利用假护照进入马耳他,将藏有炸弹的行李箱通过马耳他航空KM180航班运往法兰克福,然后转机到伦敦,最终登上了泛美航空PA103航班。
这个行李箱的托运过程揭示了航空安全的重大漏洞。根据规定,行李应与乘客同时登机,如果乘客未登机,其行李也应被卸下。然而,这个装有炸弹的行李箱在马耳他被托运后,其"主人"并未登上后续航班,而行李却一路顺利地被转运到了PA103航班上。
调查人员推测,炸弹原本计划在爱尔兰海上空爆炸,这样碎片将沉入大海,难以被发现。但由于PA103航班延误了25分钟,炸弹在洛克比小镇上空提前爆炸,这也是地面人员不幸遇难的原因。
1991年11月14日,美英两国正式宣布了洛克比空难的调查结果:空难是由两名利比亚人制造的,他们将藏有炸弹的行李从马耳他送上103次航班,准备在爱尔兰海上空爆炸。随后,法国总统密特朗也公布了1989年法国联航空难事件的调查报告,指出有4名利比亚人涉嫌此案。
美、英、法三国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利比亚政府交出这两名嫌疑人,但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拒绝了这一要求。他表示,利比亚政府与洛克比空难没有关系,这是西方国家的诬陷。
1992年3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以利比亚拒不交出洛克比空难事件两名嫌疑犯为由,对利比亚实行全面制裁,包括武器禁运、禁止与利比亚进行一切空中商业航运等。
制裁对利比亚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但卡扎菲仍然坚持拒绝交出嫌疑人。这一僵局持续了七年之久,直到1999年,在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下,利比亚政府才同意将两名嫌疑人移交给联合国代表,并前往设在荷兰的苏格兰法庭受审。
四、政治博弈:卡扎菲的抵抗与制裁的压力
面对美英两国的指控和联合国的制裁,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表现出了强硬的抵抗态度。他坚决否认利比亚与洛克比空难有关,并指责这是西方国家的政治阴谋。
卡扎菲的理由似乎很充分: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仅凭间接证据就认定利比亚政府是幕后黑手,这是不公平的。他质疑调查过程的公正性,并指出美英两国可能有政治动机将这起事件归咎于利比亚。
卡扎菲认为,美国在1986年4月15日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班加西进行了空袭,造成包括他养女在内的15人死亡,这是对利比亚的侵略行为。他曾公开表示要对美国进行报复,但他强调这并不意味着他策划了洛克比空难。
卡扎菲的抵抗立场得到了一些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支持。阿拉伯联盟和非洲统一组织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两名嫌疑人进行公开审判,并要求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
然而,国际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制裁使利比亚经济陷入困境,石油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国家外汇储备急剧减少。利比亚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社会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卡扎菲开始寻求妥协的途径。1998年,美、英和荷兰同意在荷兰按苏格兰法律对两名被告进行审理。这一安排既照顾了利比亚的要求,即不在英美本土审判,又满足了美英的诉求,即由苏格兰法庭按照苏格兰法律进行审理。
1999年4月5日,在联合国的安排下,迈格拉希和费希迈被移交给联合国代表,并前往设在荷兰宰斯特营的苏格兰法庭受审。联合国同时宣布从即日起暂停对利比亚的制裁。
这一移交行动标志着长达11年的国际争端终于进入了司法程序。然而,审判结果将如何,是否能给遇难者家属一个满意的答复,仍有待观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案要案详情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