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另一支锋锐的偏师,在诸葛亮亲自部署下,如同尖刀般直插西北!
他们的目标,是控制金城郡,隔绝河西与关中联系!
河西诸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地域辽阔,民风剽悍,羌胡杂处。自汉末以来,虽名义上归属中原王朝,实则半独立状态,与关中联系本就不甚紧密。诸葛亮深知,若能及时切断河西与关中魏廷的联系,则河西诸郡失去中枢依靠,极易动摇,甚至可为蜀汉所用,至少可使其保持中立,成为牵制魏国的一大力量。
蜀军精骑呼啸而出,风驰电掣,直扑陇右与河西的交通命脉——金城郡(郡治榆中,今甘肃兰州东)方向。沿途击溃小股魏军,焚毁驿站,阻断官道。更有使者持诸葛亮亲笔书信,星夜兼程,潜入河西,游说诸郡豪强与羌胡首领,陈说利害,许以官爵财帛。
“魏室自顾不暇,陇右已归大汉!河西诸君,何去何从?” 蜀使的声音在河西的府衙与部族首领的帐幕中回荡。武威、张掖等地,暗流汹涌。一些本就对魏国统治心怀不满的豪强首领开始蠢蠢欲动,羌胡部落亦在观望风色。河西通往关中的驿路信使,日渐稀少。河西诸郡,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开始飘摇于历史的狂风之中。
当襄武城还在游楚的悲壮坚守下苦撑,当河西的烽烟被蜀军悄然点燃,诸葛亮的目光,已越过陇山的重重峰峦,投向了那片更加广阔、更加肥沃、也更令人魂牵梦萦的土地——关中平原!
街亭的浴血坚守,陇西的围困孤立,河西的悄然隔绝……这一切的战略运作,其最终指向,皆在于打通蜀军主力东进关中的通道!
诸葛亮亲率中军主力,离开陇西前线,回师向东,进驻上邽城外的蜀军大营。此时的上邽,已被蜀军围困多时。雍州刺史郭淮与天水太守马遵残部困守孤城,粮草日渐匮乏,军心浮动。然而郭淮不愧为魏国名将,治军有方,城防坚固,蜀军数次强攻均未得手。
诸葛亮深知上邽乃硬骨,强攻徒耗兵力。他于此地集结大军,一面继续围困上邽,使其无法动弹,一面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那条经由街亭、穿越陇山、直通关中的生命线上。
来自街亭前线的战报,如同生命线般源源不断送入中军大帐。每一次看到王平仍在死守,张合寸步难进的消息,诸葛亮紧蹙的眉头便舒展一分。他深知,街亭每多守一日,他打通陇山通道、建立稳固后方的时间便多一分!
“传令,调拨粮秣、箭矢、伤药,不惜一切代价,增援街亭王平所部!另遣一军,自侧翼绕行,加固街亭后方粮道,疏通陇坻古道险阻,务必保障此咽喉之路畅通无阻!”诸葛亮运筹帷幄,一道道命令从大帐中发出。
他心中那幅宏大的战略蓝图已然清晰:以陇右三郡为根基,以街亭为锁钥,死死扼住魏军西援之路。待陇西襄武粮尽归降,河西彻底隔绝,后方稳固之后,蜀军主力便可沿着已经疏通的陇坻古道,如怒龙出山,源源不断涌入关中平原!兵锋直指——长安!
帅案之上,一份标注着关中诸要隘的详细舆图被徐徐展开。长安,这座大汉帝国的故都,在舆图上闪烁着令人心悸的光芒。诸葛亮的手指,带着千钧之力,缓缓点向那象征着无上荣耀与最终目标的所在。帐外,蜀军的旌旗在关陇的烈风中猎猎狂舞,如同无数渴望复仇与光复的魂灵在呐喊。北伐的惊涛骇浪,正涌向它最关键的转折点!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强汉之墨色如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