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更像是一种……求救。
林晚的呼吸在护目镜下骤然一滞。
她盯着屏幕上那个仅占0.03KB的碎片,后颈泛起细密的凉意——这不是系统报错,是她亲手参与搭建的「商业帝国重建系统」最底层的心跳声。
三年前沈昭岐把写着“SSQ01”的硬盘交给她时,说过:“如果有一天它自己醒了,说明该说再见了。”
她的手指悬在“强制清除”键上,突然想起三个月前暴雨夜,沈昭岐站在服务器机房门口,白衬衫被雨水浸透,却笑得像个孩子:“小晚,数据最懂人心。
你信不信,有天它们会自己找回家?“
林晚猛地按下“恢复”。
耳机里炸开一片江涛声。
是长江渡轮的汽笛,混着女学生清亮的民谣:“豌豆尖儿嫩,胡豆米儿香,阿婆的竹篮装月光——”背景里有极轻的脚步声,像落在青石板上的雨珠,一下,两下,第三下时,民谣的尾音突然拔高,像是被风卷走的笑。
声谱分析界面跳出红色警示:环境音中重叠的步频与沈昭岐生理性步行频率吻合度98.6%。
林晚的指甲掐进掌心,她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除非本人在场,否则AI无法模拟人类骨骼与肌肉协调出的独特节奏。
但她没有调用定位系统。
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元数据栏跳出新的记录:“来源:未知;意义:已知。”点击确认的瞬间,她抓起椅子上的外套,直奔服务器阵列。
编号“SSQ01”的硬盘在最底层,金属外壳还带着常年低温的凉,她把它拔出来时,听见自己喉咙里溢出一声轻喘,像终于松开了压在胸口三年的石头。
“叮——”
手机震动。是小柯的消息:“回声计划正式版上线,来直播间?”
小柯的工作室亮如白昼。
他盯着倒计时屏上的“00:00:01”,喉结滚动了两下。
三个月前沈昭岐离开那天,也是这样的光,照得人眼睛发疼。“记住,”男人拍他肩膀,“最好的传播,是让声音自己长脚。”
倒计时归零。
直播间瞬间涌入二十万观众。
小柯盯着后台数据,心跳快得要冲出肋骨——直到第一条AI生成文案跳出来。
那是个聋哑老农,用布满老茧的手在平板上比画:弯曲的食指点两下脸颊是“土豆”,双手交叠像捧住什么是“丰收”,最后摊开掌心向上,是“请帮我们”。
系统转换的男声带着西北口音,像晒过太阳的粗布:“土豆丰收,请帮我们卖出去。”
弹幕炸成一片。
“这声音没有戏腔!”
“他真的做到了,让土地自己说话...”
“沈老师,你看,这才是你想建的世界。”
小柯的视线模糊了。
他伸手关掉后台监控,鼠标悬在“原型对比模块”上,想起沈昭岐说过的另一句话:“当我的影子比光还长时,就是该拆影子的时候了。”
删除键按下的瞬间,系统日志跳出最后一行字:“人格解绑完成,语言回归土地。”
千里外的新疆果园,周执的西装口袋在发烫。
他摸出手机,是助理发来的直播链接,画面里那个聋哑老农的手语还在重复,他突然笑了——和三年前在甘肃农村,那个因为滞销蹲在田埂上哭的老汉,连擦眼泪的动作都像。
“周总?”主持人的声音打断思绪,“该您致辞了。”
周执走上台,大屏里切出各地农户的联线画面。
新疆果农举着泛红的苹果:“去年按‘十个问题’决策,保住了八成树!”甘肃老农挤到镜头前,脸上的皱纹堆成花:“我们还加了一条——问娃娃愿不愿意吃自家种的!”
全场哄笑。
周执望着那些被晒得黝黑的脸,喉咙突然发紧。
他想起第一次见沈昭岐,男人站在塌方的茶园里,裤脚沾着泥,说:“制度不是枷锁,是让庄稼自己找阳光的支架。”
庆典结束时,他悄悄溜到纪念墙前。
墙上贴满便签,写着“沈式品控十二法”“助农信用分细则”。
周执摸出钢笔,在空白处添了一行小字:“制度不死,因为它从来不曾属于一个人。”
暮色漫进窗户时,秦知语的办公室响起敲门声。
助理捧着个密封文件盒,封皮上有褪色的钢笔字:“助农2.0特殊申请”。
她伸手去接,指尖在盒盖上顿了顿——那字迹太像了,像极了十五年前,沈昭岐在她日记本上写的“下次换我保护你”。
“谁提交的?”她问。
助理摇头:“匿名。但附件里有段音频,说是您一定会懂。”
秦知语打开盒盖,取出U盘插进电脑。
熟悉的江涛声涌出来,混着女学生的民谣,还有那串渐行渐远的脚步声。
她突然笑了,把文件盒抱在胸口,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火,轻声说:“看来,有人替你把最后一封信,送到了。”秦念慈的钢笔尖在“批准”二字上顿了三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