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声撕裂了数据中心的宁静,尖锐的红光在林晚的瞳孔中疯狂跳动。
“暗夜守护计划”全域一级预警——华南果区,霜冻线以惊人的速度南侵,预计三小时内抵达核心产区!
林晚的指尖在虚拟面板上化作残影,应急响应系统瞬间激活。
她深吸一口气,正要启动最高权限的AI语音矩阵,向数百万农户发布指令,屏幕上涌现的景象却让她猛然僵住。
不需要她。
根本不需要她!
从桂北的柑橘园,到粤西的荔枝林,再到琼中的橡胶田,成千上万个乡村服务站的广播喇叭,在同一时间,用同一种节奏,自发地播报起精准的寒潮防御指南。
“各位乡亲,注意了喂——!霜要来了,跑得比兔子还快!棚顶的草苫子,赶紧加一层!树根底下,铺上干草,要厚!像给娃盖被子一样!”
那语速,那停顿,那在关键处猛然拔高的强调,像一把刻刀,瞬间在林晚的记忆深处划开一道口子。
是它!那种该死的“沈昭岐式”节奏!
她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讥诮:“呵,又是哪个团队在炒作那老家伙的旧情怀?手段倒是不错,全域同步,想必花了不少钱。”
她指尖一划,调出后台数据流,准备揪出幕后推手。
然而,当发布者的身份信息逐一弹出时,她脸上的冷笑一点点凝固。
发布者ID:桂北 - 龙脊镇服务站,操作员:李秀梅,小学乡村教师。
发布者ID:琼中 - 黎母山服务站,操作员:王建国,退休农技员。
成百上千个ID,遍布华南,身份各异,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网络关联,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生活在那片土地上。
林晚死死盯着屏幕,数据分析模型疯狂运转,却找不到任何一个“中心节点”,找不到任何一个“主使者”。
这庞大的信息网络,仿佛一个没有大脑却拥有统一意志的生命体。
她缓缓靠在椅背上,第一次感到了一丝寒意,那不是来自屏幕上的霜冻线,而是来自这无法理解的现实。
她抬手,关掉了眼花缭乱的分析界面,仿佛关掉了一个属于旧时代的开关。
“原来……”她低声呢喃,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不是模仿,是长出来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远在千里之外的“暗夜守护计划”用户体验部,小柯的终端收到一条匿名反馈。
西北戈壁边缘的某个小村庄,一群孩子用废弃的纸箱、易拉罐和几根电线,做了一个粗糙的“会说话的盒子”。
他们在纸上画一些奇怪的符号,塞进盒子的“投喂口”,盒子就能用那种熟悉的“沈昭岐式”节奏,播放出“明天风大,羊要圈好”之类的提醒。
“典型的违规UGC(用户生成内容),存在安全隐患。”小柯的职业本能让他立刻起草了一封技术警告函,准备远程锁定那个“盒子”的简陋信号。
但在发送前,他鬼使神差地点开了孩子们上传的“符号”照片。
那不是文字,也不是代码。
那是一张张手绘的图谱,上面画着高低起伏的波浪线,标注着长短不一的箭头和圆点。
小柯愣了许久,才猛然反应过来——这是音乐的节奏图谱!
他迅速调出沈昭岐早年被封存的教学资料,在尘封的档案角落里,找到了那套被认为早已失传的“四声叫卖法”核心原理。
那不仅仅是说话的技巧,更是一套将汉字四声与音律节奏相结合的独特方法论。
眼前的这些孩子,根本没见过沈昭岐,甚至可能都没听过这个名字。
他们只是凭着从父辈口中听来的、最亲切有效的提醒,用自己的方式,将这种“好听又好记”的说话节奏,逆向解析,并用音乐的语言“翻译”了出来!
小柯看着屏幕上那封措辞严厉的警告函,沉默了片刻,然后按下了删除键。
他转而打开后台的一个隐藏端口,为这类无法被标准AI识别和归类的用户内容,悄悄开放了一条绿色通道。
在标签栏里,他敲下了一行字:
“野生表达·一级生态样本。”
首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的终审会议室里,气氛严肃。
周执面前放着一份即将发布的《乡村振兴信息传播指导白皮书》终稿。
其中,“共富话术体系”的章节,开篇明义,将其源头和发展归功于“特定历史人物沈昭岐的卓越贡献与深远影响”。
“我反对。”周执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室内所有的议论,“我建议,删除所有指名道姓的表述。”
一位资深专家皱起眉头,扶了扶眼镜:“周执同志,这不妥吧?我们做研究,讲究追根溯源。抹去开创者的名字,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不留名字,后人怎么知道来路?”
周执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平静而坚定地说道:“当一个人能说出有用的话,那是他的本事。当一万个人都在模仿他说有用的话,那是他的影响力。但是,当十万个人、一百万个人,都能用同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说出对自己、对身边人都有用的话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