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的冬日,宛如一幅被寒意浸透的水墨画。
铅灰色的天空像是被一块巨大的冷冽薄纱笼罩,难得洒下的些许淡金色阳光,如同细弱的丝线,穿不透那厚重的阴霾,也驱不散那浸入骨髓的寒意。
街道上,行人裹紧了身上的棉衣,脚步匆匆,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瞬间消散。
燕王朱棣风尘仆仆,他身下的骏马在青石板上踏出急促而有节奏的声响,马蹄铁与石板碰撞,溅起星星点点的火花。他一路疾驰,未及回府洗漱,便径直策马来到宫门前。
宫门高大而威严,朱红色的门扉上,铜钉闪烁着冷冽的光,仿佛在诉说着皇家的威严与不可侵犯。
他勒住缰绳,骏马前蹄高高扬起,发出一声长嘶,在这寂静的氛围中格外突兀。他抬头望向那巍峨的宫墙,目光深邃如渊,仿佛要将这宫墙看穿。
宫墙上的砖石历经岁月的洗礼,变得斑驳陆离,仿佛是一位位沉默的守卫,见证着宫廷的风云变幻。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离京前,与姚广孝的最后一次深谈。
那是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北平燕王府那间静谧的禅室内,烛火摇曳,映照出姚广孝那清瘦而神秘的身影。
他身着一袭黑色的僧袍,袍角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宛如一片黑色的云朵。他捻动着佛珠,佛珠在指间缓缓转动,发出细微的摩擦声,仿佛是命运的齿轮在悄然转动。
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如同从幽冥中传来的谶语:“殿下,陛下在知晓后世种种之后,未曾第一时间废黜处决您,反而将新军兵权交付于您,令您立下平定北元之不世军功,此意……已然明朗。陛下心中,已有易储之决断。”
朱棣当时心中剧震,仿佛有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他的手指不自觉地握紧了缰绳,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但他久经沙场,城府极深,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微微皱了皱眉,问道:“道衍,即便如此,允炆乃嫡孙,名分早定,文官清流多拥护于他,本王……”
姚广孝微微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笃定与睿智,打断了他的话:“殿下欲稳坐东宫,需得四股势力鼎力相助。一为藩王,尤其需得秦、晋二王默许乃至支持,他们手握重兵,为藩王之长,若得他们相助,殿下在地位将无可撼动;二为勋贵,淮西武人集团与国同休,其意向举足轻重,在朝堂上有着极大的话语权,他们若是支持殿下,朝堂之上便无人敢轻易反对;三为文官……此路几无可能。彼等秉持儒家道统,必坚守立嫡立长,拥戴太孙。然,只要陛下圣心独断,殿下又能得藩王、勋贵,以及那第四股势力——东大之全力支持,则文官之反对,不过螳臂当车,太子之位,已无悬念。”
“东大……”朱棣喃喃自语,脑海中浮现出王卓那张年轻却透着神秘与能力的脸。那是一个让他既好奇又有些敬畏的存在,王卓所展现出的奇技淫巧和背后的雄厚物力,如同一个巨大的谜团,吸引着他去探寻。
“正是。王卓此人,及其身后所代表的‘东大’,手握我等难以想象之奇技淫巧与雄厚物力。陛下将王卓与工业发展部交予您,其意不言自明。得此助力,殿下便如虎添翼,在日后治理天下的道路上将无往不利。”姚广孝缓缓说道,目光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仿佛已经看到了朱棣登上太子之位的辉煌场景。
回忆至此,朱棣深吸一口气,那寒冷的空气如刀割般刺入他的肺腑,却也让他翻涌的心绪渐渐压下。他迈步走入宫门,脚步坚定而沉稳,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命运的琴弦上,发出深沉的回响。
宫门在他身后缓缓合上,发出“嘎吱”一声,仿佛是命运之门在缓缓开启。他知道,今日面圣,或将决定他,乃至整个大明未来的走向,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博弈。
武英殿内,炭火熊熊燃烧,温暖的火光跳跃着,映照在墙壁上的龙纹图案上,仿佛让那些龙都活了过来。朱元璋屏退了左右,偌大的殿内,只留父子二人。
殿内安静得能听到炭火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仿佛是命运在轻声低语。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没有一丝声响。
“老四,北疆之事,后续处置得如何了?”朱元璋的声音平静,听不出喜怒,如同深邃的湖水,波澜不惊。他端坐在龙椅上,身姿挺拔,虽然年事已高,但那威严的气势依然不减当年。
朱棣收敛心神,挺直了腰板,详细禀报了军队布防、俘虏安置以及对残余部落的招抚策略。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条理清晰,思虑周全,仿佛每一个细节都在他的脑海中反复推敲过。“儿臣在军队布防上,于各要冲之地增设了哨卡,加强了巡逻力度,以防北元残部再次侵扰。对于俘虏,儿臣按照父皇的旨意,优待有加,愿意归顺者,编入军中,为我大明效力;不愿归顺者,发放路费,遣返回乡。对于残余部落,儿臣采取了招抚为主、武力为辅的策略,派遣使者前往各部落,宣扬我大明的仁德与威严,如今已有多个部落表示愿意归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