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哼!”盐官粗暴地打断,“以前是以前!现在是官家说了算!完不成?鞭子伺候!饿肚子活该!朝廷等着盐税打仗呢!少废话,干活去!”(官府的压榨:定额与惩罚)
沉重的木枷套在了老耿和其他盐工的脖子上,防止他们逃跑。烈日下,汗水和着咸涩的卤水,浸透了破烂的衣衫,在皮肤上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盐渍。他们佝偻着腰,在滚烫的卤水里劳作,动作稍慢,监工的皮鞭就如毒蛇般袭来。(盐工之苦:劳役与枷锁)
“东家……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一个年轻的盐工低声啜泣,手上磨出的血泡破了,疼得钻心。
老耿麻木地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混浊的眼睛望着蒸腾热气的盐池,喃喃道:“熬吧……熬死了……朝廷就省心了……” (盐工的绝望)
场景二:南阳铁官作坊
铁矿石在巨大的熔炉里烧得通红,铁水奔流,火星四溅。铁坊里闷热得像个蒸笼,空气里满是铁锈和炭灰的味道。(铁坊环境:恶劣艰辛)
铁匠王大锤曾是这一带有名的好手,自家经营个小铁铺,打的农具结实耐用,很受乡亲们欢迎。(铁匠代表:王大锤)
如今,他也被征召进了官营的铁作坊,成了“官匠”。
“王师傅!”一个满脸愁苦的农人拿着一把刚买的锄头跑来,“您快给看看!这官家打的锄头,才用两天,刃口就卷了!这……这还不如俺家过去用的石头片子哩!”(铁器质量:粗制滥造)
王大锤接过锄头,掂量了一下,又仔细看了看刃口,嘴角泛起苦涩。官府为了追求产量和利润,偷工减料,矿石品位下降,淬火工艺也马虎。他叹了口气:
“老哥……忍忍吧。官家要的是数量,是快!是钱!至于好不好用……唉,谁管咱们庄稼人的死活?”(铁匠的无奈与控诉)
铁作坊的管事在一旁听见了,嗤之以鼻:“嚷嚷什么?朝廷要的是打造兵器杀匈奴!要的是犁铧开荒缴赋税!能用就行!挑三拣四?嫌贵?有本事别买官府的铁器!”(官府的傲慢与垄断)
作坊里,工匠们在高温和皮鞭的驱使下疲惫劳作。王大锤看着手中这把劣质的锄头,又想起自己曾经精心打造的农具,心头涌起一股巨大的悲凉。这官营的铁器,不仅坑了农人,也砸了他引以为傲的手艺招牌。(工匠的悲哀:技艺沦丧)
盐工的泪、农夫的怨、铁匠的无奈,像无声的溪流,在帝国的土地上悄然汇聚,流向远方那座光鲜的都城。(民怨的积累)
【本章启迪】: 国家垄断(盐铁官营)虽能集中资源(快速敛财),却极易扼杀效率和品质(劣质铁器),牺牲底层福祉(盐工奴役)。警示我们: 任何政策(经济集权)若只盯着目标(财政收入)而忽视执行细节(盐工待遇、铁器质量)和人性关怀(工匠尊严),终将产生反噬。 垄断(官府专营)常常带来服务的傲慢(管事态度),竞争(民间作坊消亡)才是优化质量和效率的良方。 倾听最基层的声音(盐工、农人、铁匠),是检验政策温度的唯一标尺。
3:商路断流与市井寒蝉(公元前117年 深秋 洛阳商市 / 长安东市)
均输平准和算缗告缗,如同两把冰冷的铁钳,扼住了帝国商业流通的咽喉,让曾经繁华的市井陷入一片肃杀。(聚焦:均输平准与算缗的冲击)
场景一:洛阳商市
洛阳,天下通衢。往日里,这里商旅云集,车水马龙,各地的特产琳琅满目,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昔日繁华:洛阳商市)
如今,景象大变。来自齐地的丝绸商人吕良,对着空荡荡的仓库和寥寥几位老顾客,愁容满面。他刚被新任的“洛阳均输官”截了胡。(商人代表:吕良)
“吕老板,您那批上好的齐纨呢?”老主顾问。
“唉!别提了!”吕良捶胸顿足,“刚运到城门口,就被均输官的人拦下了!说朝廷‘均输’需要,按他们定的低价强行收走了!说是要运到关中缺货的地方去卖高价!我这运费、人工全赔进去了!这……这不是明抢吗?!”(均输之弊:强征物资)
另一位经营南阳粮食的米商陈禹更是苦笑:“均输官?他们低价收我的粮,转头运走了。我这铺子眼看就要空了。官府的平准署倒是在长安‘平抑粮价’,可咱洛阳粮价反而被他们收得涨起来了!百姓买粮更难,我这小本买卖也没法做了!这‘平准’,平的哪门子准?”(平准之困:扰乱市场)
商人们聚在一起,唉声叹气:
“这叫什么事儿啊!好好的买卖不让做了!”
“官府成了最大的商人,还跟你抢饭吃!”
“这路,算是断了……”(商人的愤怒与绝望)
场景二:长安东市
比起洛阳商市的萧条,长安东市笼罩着另一种更令人窒息的恐惧——告缗之风!(告缗之风:恐怖的举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朝魂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天朝魂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