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月科技的官网,在沉寂了几个小时后,突然以一种谁也没想到的方式,重新上线了。
整个首页,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名为“技术透明中心”的专题页面。
背景是干净的纯白色,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坦荡。
最上方,是一行醒目的标语:“真实,无惧任何审视。”
下面,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得令人发指。
“启明系列”专区。
“启智系列”专区。
点进去,所有人都惊呆了。
从最初的概念设计草图,到每一次迭代的工程图纸。
从原材料采购的供应商名录和质检报告,到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监控数据。
最夸张的是,连那些“失败”的试验记录,比如某次波频调试不稳定导致测试者轻微头晕的详细报告,都被原封不动地放在了那里。
标注着“失败案例,引以为戒”。
这简直是把家底掏了个底朝天!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核心原理部分。
一段精心制作的动画视频,被置顶在页面最中央。
视频里,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
而是用了一个“智能空调”的比喻。
把人的大脑和身体,比作一个需要恒温的房间。
把“牧月”设备的生物波频,比作空调吹出的、能自动感知并调节室温的“风”。
风太猛了,房间会冷,人不舒服。
风太弱了,又没效果。
而“牧月”做的,就是吹出那种“刚刚好”的,能让人体这个“房间”处在最舒适状态的“微风”。
温和,持续,零伤害。
甚至连“失败案例”里那次“头晕”,都被比喻成“空调偶尔抽风,调大了点风量,但立刻自己修正回来了”。
通俗得连小学生都能看懂。
这波操作太骚了。
骚到让之前所有上蹿下跳的喷子,一时间都忘了该怎么喷。
网络舆论出现了短暂的凝滞。
网友们是懵圈的。
“卧槽?直接亮底牌?这是不按套路出牌啊!”
“等等,让我捋捋,他们这是……把源代码……啊不是,把家当全都晒出来了?”
“这数据量……也太恐怖了吧?这要是造假,成本得多高?”
“那个‘失败案例’有点意思,谁家造假还把自己的黑历史拿出来展览的?”
短暂的懵逼之后,是更大范围的发酵。
真正的技术宅、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实验室,闻风而动。
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疯狂地下载、分析、验证这些海量的公开数据。
这简直是一座前所未有的、开放的金矿!
第一个在网络上掀起波澜的,是郭若毅的爷爷,郭玉良教授。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军医,直接用自己的实名认证账号,转发了牧月科技的官网链接。
配文言简意赅,却分量十足:“数据翔实,逻辑严谨,设计理念超前且充满人文关怀。某些匿名的‘专家’,可以歇歇了。”
他一带头,他圈内的不少老朋友、老同事,也纷纷下场。
这些名字后面带着一连串头衔和荣誉的真专家,发表的看法可就专业多了。
他们从神经生理学、生物工程学、临床医学等多个角度,逐帧分析了那个“空调比喻”动画,解读了那些公开的试验数据。
结论高度一致:牧月科技公开的技术路径,不仅安全无害,而且在理念上极为超前。
所谓的“精神鸦片”、“阶级固化器”,纯属无稽之谈!
一位以毒舌和严谨着称的科普大V,直接录了个长视频。
他把之前那几个跳得最凶的匿名“专家”的言论,一条条拎出来,用牧月公开的数据啪啪打脸。
“这位‘专家’说波频会损伤神经元?来,请看第三部分第27页的细胞活性测试数据,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在持续波频环境下活性提升了百分之五!”
“这位‘前用户’说用了之后冷漠得像机器人?来看情绪量表前后对比数据,焦虑指数下降,积极情绪指数上升,这叫冷漠?”
视频最后,他对着镜头,斩钉截铁:“我话放在这里,牧月公布的这些核心数据如果是假的,我直播把我这键盘吃了!连键帽都不剩!”
真正的用户,也终于坐不住了。
之前他们被污名化,气得浑身发抖,却苦于势单力薄,声音被淹没。
现在,有了官方甩出的硬核数据和众多真专家的背书,他们再也忍不住了。
一位头像就是自己穿着旧军装照片的退役老兵,发布了一段视频。
他坐在轮椅上,背景是家里的客厅,胸前还挂着闪亮的军功章。
他说话有些慢,但眼神锐利如刀。
“我叫王建国,南疆下来的,这条腿丢在那儿了。”
“PTSD折磨了我十几年,睡不着觉,闭上眼就是炮火连天。”
“用了‘启明’大半年,我不敢说全好了,但至少能睡个圆圈觉了,心里没那么躁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透视神医:夫人说治好才能回家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透视神医:夫人说治好才能回家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