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原的晨雾带着金属般的刺痛感,洛凡踏上这片被雷电蚀刻的土地时,脚下的碎石突然迸出淡紫色的火花。这些火花并非转瞬即逝,而是顺着岩缝游走,在地面织成半透明的雷纹,触碰到指尖时便化作冰凉的电流散开,只在掌心留下转瞬即逝的麻痹感 —— 那是高频雷电摩擦产生的触感,仿佛有无数细小的雷刃在轻轻刮擦皮肤。更奇特的是,他对着前方的雷蚀柱呵出的白气,竟被雷电牵引着缠绕柱身,凝结成螺旋状的雷纹,这些纹路随着雷势延展,在柱体上刻下临时的轨迹,如同大地正在书写雷的日记。
伊莎贝拉的冰蓝斗气在指尖凝结成 “测雷晶”,十二面体的晶体中流转着银白色的 “雷脉”—— 这些由高空雷云与地面矿脉汇聚的能量流,正顺着雷蚀柱的缝隙穿梭,在某些漩涡处聚成会震颤的 “雷晶珠”。她指着洛凡脚边流转的雷纹:“温莎家族的《雷经考》记载过这种现象,惊雷原的地脉中埋藏着大量雷晶,它们能吸收并转化雷电能量。正常情况下会像信使般传递气候讯息,引导避雷法阵保护聚落,可一旦能量失衡,就会形成‘雷缚’,将闯入者的身体逐渐电解成能量,最终化作原上的一缕雷雾。”
两人沿着雷脉流动的方向深入原中,雷晶的异常愈发显着。一片被雷蚀成蜂窝状的洼地中,布满了碗口大的雷眼,雷眼中喷出的雷脉在阳光下折射出淡紫色的光带:北侧的雷蚀柱旁,疾劲的雷电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切割岩石,石屑被卷成细小的雷旋,在地面画出深浅不一的沟壑;南侧的沙地上却萦绕着柔缓的雷流,这些雷丝如同蛛网般编织成透明的网,路过的沙粒被网住后,竟凝结成半透明的雷晶,泛着微弱的青光。两种极端的雷态在洼地中央碰撞,形成旋转的 “雷涡”,接触到雷涡的沙雀瞬间被雷电扯成透明的雷膜,羽毛上的纹路在膜上缓缓舒展,最终化作一缕青烟被卷入涡心,消失无踪。
原中中央的 “御雷台” 更为诡谲,台面由整块雷纹岩雕琢而成,台心的圆孔中不断涌出螺旋状的雷电,雷电上升至丈许高时突然反向坠落,在半空凝成倒立的雷楼。落入楼台的枯叶会经历完整的雷循环:在第一层被雷电托举成悬浮状态,第二层被劈成碎片,第三层顺着雷梯汇入台底的雷脉,这些循环的雷迹在岩面上刻下永不消失的雷蚀痕,如同大地的呼吸纹路。洛凡俯身看向圆孔,自己的倒影突然从肩部裂开,上半身坠入雷电中,化作一条游动的雷蛇,蛇身周围缠绕着无数透明的人影 —— 那是被雷缚吞噬的生灵残留的意识。
“它们在加速雷电的轮回。” 洛凡伸手接住一片被雷卷来的枯叶,叶片在掌心被雷电托举着悬浮,表面的脉络如同雷轨图般记录着雷的轨迹。共鸣之印传来急促却坚韧的震颤,顺着手臂蔓延至全身,他能清晰感知到雷晶中封存的 “雷脉脉络”—— 这些能量按雷电强弱的节律排列成复杂的网络,就像记录电流的乐谱,每一个节点都对应着一种雷态的生命周期。“《雷经考》说的没错,雷晶的本质是‘天空的怒章’。你看那片翻滚的黑雷,” 他指向御雷台对岸的雷蚀谷,那里的雷电泛着诡异的灰黑色,“它吸收的全是积年雷暴的能量,内部的雷脉比周围的雷晶更加狂暴,如同断裂的雷绳,显然积累了太多负面的雷能量,长此以往必然会彻底失控。”
伊莎贝拉的测雷晶突然发出尖锐的嗡鸣,晶体表面的光芒忽明忽暗,内部映出原中中央的景象:一座由雷晶凝聚的雷殿悬浮在御雷台上空,殿顶的雷瓦是由凝固的雷电组成,每片瓦都在随雷脉轻颤,释放出的银白色雷脉汇聚成漩涡,漩涡中心隐约可见拳头大小的 “御雷之核”,核心周围环绕着三道不同颜色的光环,分别对应着柔雷、疾雷、乱雷三种形态。雷殿周围的地面上,散落着数十具 “雷骸”—— 这些并非真正的骨骼,而是由凝固的雷电和晶体组成的人形轮廓,有的保持着引雷的姿态,手中握着虚化的雷旗;有的正俯身调整雷绳,指尖的雷电虚影在空气中闪烁。轮廓边缘不断有细小的雷屑剥落,在空中化作转瞬即逝的雷雾。
“是惊雷学派的遗址。” 伊莎贝拉的冰斗气勾勒出雷殿的立体结构,冰蓝色的光芒在银白色的雷脉中格外醒目,“《雷经考》记载,上古的惊雷学派本是守护聚落的雷语者。他们能与雷晶沟通,提前感知雷暴动向,指引聚落避开危险;遇上妖兽袭击时,还能用柔雷驱散敌人,护佑居民平安。后来为了彻底消除原上的雷灾,学派创造了御雷之核,试图通过核心调节雷脉流动,让惊雷原成为安全的通道。可谁曾想,他们为了追求‘绝对防雷’—— 想让核心释放的雷电永远保持能中和雷暴的强度,过度干预了自然雷态,最终导致核心能量失衡,让这片护佑聚落的土地变成了雷态的战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之我在斯亚大陆傲世无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之我在斯亚大陆傲世无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