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人之至诚专一莫过于宗庙祭祀之时,王者能令天下之人其心专一,莫过于利用宗庙,故圣 人制祭祀之礼以养民之德。此聚之义大也。民聚之时,能得贤才,则必聚而正,如不正,治之 不以正理,则乱之生亦由人之聚,故聚必以道,非正之道,即令有聚,亦不能安处也。于聚时 祭礼用大牲厚礼,乃示慎重且富是天下必同之,今人聚而人不能亨其丰盛,则必散也。是故古 今皆然,凡能与大功立大业之人,第一必得其时,第二必聚而后能用,此动必吉,天理莫及此 也。
象曰:萃,聚也, 顺以悦,刚中而应,故聚也。
萃卦,乃上悦下顺之象,上位以中道用民,合于民心,下又能顺从于上之政令且又刚阳相 应,坚心赤诚如此,必能聚天下之人才。
王假有庙,致孝享也。
王者要有聚民心之道,必立宗庙以示孝顺之至诚,能顺天下之人心,必以孝方成。 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
聚之以正道,必能得人才治之,乃因其正也。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顺天命也。
祭祀时用厚礼祭天,必可有为,此顺天命也。
视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天地万物间皆有聚,有动,有散等, 圣人观象,可见万物之情性也。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泽上于地,为集聚之象,君子知始戒之慎,故众民相聚之初,就也生戒,因众聚必有争,私心所成,故先除兵械,乃能戒而无虞。
周末被闺蜜拽去参加大学室友的十年大聚,从下午三点喝到晚上九点,有人聊娃升学焦虑,有人晒老公新买的表,有人偷偷吐槽老板——散场时有人红着眼眶说还是咱们当年亲,也有人发朋友圈配文熟悉的陌生感。我瘫在地铁上刷手机,突然想起《周易》里有个,专门讲的学问。合着老祖宗三千年前就把咱们现在聚会的门道摸透了?
一、字拆开看:古人聚会有多讲究?
想要深入探讨“萃卦”,我们首先需要对其中关键的“萃”字有一个清晰透彻的理解。从字形结构来看,它由上方的草字头“艹”和下方的“卒”组成。根据东汉时期许慎所着的《说文解字》记载:“萃,艹皃(貌)”,其本义表示草木繁茂的景象。
然而,当将此字放置于《周易》之中时,情况便有所不同了。此时,该卦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画面感——“泽上于地”。不妨让我们发挥想象力,去描绘这样一幅场景:一场倾盆大雨过后,低洼之处积聚起大量的雨水,原本坚硬的泥土也因为长时间浸泡而变得柔软不堪。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野草、灌木如雨后春笋般竞相生长,它们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根系相互纠缠,叶片彼此触碰。如此生机勃勃的画面,不正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了世间万物汇聚一堂、融为一体的鲜活状态吗?
《序卦传》说:物相遇而后聚。天地万物先得碰上,才能凑一块儿。可光凑一起不算完,得聚得好才是本事。就像咱们同学会,有人组织得热热闹闹,有人搞成大型尴尬现场——古人早把这事儿上升到治国安邦的高度了。您瞧萃卦的卦辞: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翻译成人话就是:聚集这件事,能亨通!君王赶紧去宗庙搞仪式,这时候见有能力的大佬特别好,聚集要走正道。祭祀用贵重的祭品吉利,行动有利。
二、王者搞宗庙团建:古代版凝聚人心指南
“王假有庙”这句话真是妙极了!要知道在上古时期,可不像现在这样有微信群和直播这些便捷的通讯工具哦。那么问题来了,当时的君王究竟是如何让天南地北的子民们心往一处想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举办盛大而庄重的宗庙祭祀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呀!
《礼记·祭统》里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在古代是比打仗还重要的国之大事。为啥?您看,平时老百姓各干各的,种地的种地,织布的织布,可一到宗庙祭祀,天子穿衮冕,诸侯穿冕服,士大夫穿玄端,老百姓挤在庙门外踮脚张望——所有人按等级排好队,一起献玉帛、奏雅乐、读祝文,最后集体磕头。这仪式一搞,等级秩序有了,血缘认同强了,连空气里都飘着咱们是一家人的味道。
就跟现在公司开年会似的!去年我陪老板参加集团年会,场地选在五星级酒店,舞台搭成古代宫阙模样,开场是编钟演奏,CEO穿着改良汉服讲我们是龙的传人。散场时有个老员工拉着我感慨:这仪式感,比发十万奖金还提气!您别说,这套路跟三千年前周天子王假有庙如出一辙——用仪式把人从捏成。
但光仪式不够,得利见大人。翻译过来就是:这时候必须有个靠谱的。《彖传》解释得更直白:顺以说(悦),刚中而应,故聚也。上卦兑是喜悦,下卦坤是顺从,上面的人用喜悦感染大家,下面的人顺从配合,中间还得有个的核心人物能回应各方需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机地脉道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天机地脉道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