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修养方面,拖延、虚荣等小毛病就像悄悄钻进你品格里的小虫子,不早点弄出来,就会逐渐侵蚀你的品格,使其千疮百孔。比如,一个人如果经常拖延,就会错过很多机会,影响自己的发展。而虚荣则会让人过于注重外在的表现,忽视了内在的修养,最终导致自己内心的空虚和迷茫。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小毛病,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
六二:“直方大”——德行修养的“三维超级英雄”
再瞅瞅“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这一爻辞,圣人从中得到启示,用地的三德来比喻人。“直”,就像包拯那铁面无私的形象,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包拯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官场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畏权贵,敢于直言。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达官贵人,只要犯了法,他都能公正地进行审判,毫不留情。他说话做事直来直去,不跟人玩弯弯绕,这种正直的品质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方”,跟文天祥似的,坚守原则那叫一个雷打不动。文天祥生活在南宋末年,当时国家面临着元朝的入侵,局势十分危急。在这种情况下,文天祥毅然挺身而出,组织义军进行抗元斗争。尽管他最终战败被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民族气节,不向元朝屈服。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他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管你啥利害关系,他自岿然不动,这种坚定的原则性令人敬佩。
“大”就更牛了,像大海一样,有着宽广的胸怀,啥都能包容,百川都能往里头灌。大海不嫌弃江河的大小,无论大小河流都能接纳,最终汇聚成一片汪洋。在历史上,有许多具有宽广胸怀的人物,如唐太宗李世民。他能够广纳贤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能都能得到重用。他还能够包容不同的意见和文化,使得唐朝成为了一个繁荣昌盛、文化多元的时代。
这“不习”啊,可不是说不学习,而是顺应自然之道。大地就像一位默默奉献的母亲,它不与万物争抢资源,只是默默地提供着生长的环境,万物自然就生长出来了。这种顺应自然的态度,体现了一种大智慧。
在现代社会,“直方大”的德行也是到处“发光发热”。在企业领域,企业领袖需要具备“直”来明志、“方”来立规、“大”来容人的品质。像稻盛和夫,他提出的“作为人,何谓正确”的哲学,就是“直方大”德行的“代言人”。稻盛和夫在创办京瓷和第二电电等企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直的经营理念,不做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他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他还能够包容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使得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教育领域,需要注重青少年品德根基的培养,不能只光盯着技能训练。如果只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品德教育,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就像没打好地基的房子,摇摇欲坠。一个缺乏良好品德的人,即使拥有再高的技能,也可能会在社会上做出危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因此,教育应该培养青少年正直、有原则、有胸怀的品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国际关系领域,大国需要有“大”的胸怀。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就是“大”的典范。这一主张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倡导各国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在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疫情等全球性问题时,中国积极与各国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推动全球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三:“含章可贞”——功成不居的“神秘高手”
接着是“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在古代,居“相位”的人需要学习这“含章”的德行。不居功自傲,像诸葛亮鞠躬尽瘁都把功劳归给主公。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为了兴复汉室,殚精竭虑,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在辅佐刘备和刘禅的过程中,他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如赤壁之战、七擒孟获等。但他始终不居功自傲,将功劳都归给了主公,这种谦虚谨慎的品质令人钦佩。
适时而动,遇到该干的事儿就像范仲淹那样“先忧后乐”地冲上去。范仲淹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他心系国家和人民,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在面对西夏的入侵时,他主动请缨,前往边疆抵御外敌。他积极改革军事制度,加强边防建设,为保卫国家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还得会藏锋守拙,像姜子牙在渭水边上钓鱼,躲着君王的猜忌。姜子牙是周朝的开国元勋,他在遇到周文王之前,一直隐居在渭水边上钓鱼。他表面上看起来悠闲自在,但实际上却在等待时机。当周文王发现他的才能后,他便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在这个过程中,他懂得藏锋守拙,避免了君王的猜忌,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机地脉道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天机地脉道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