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需要极强的精神控制力和想象力。
赢昱开始尝试冥想,在脑海中清晰地“绘制”出两个不同的房间,一个房间里的“自己”在专注地组装零件,另一个房间里的“自己”则在操控机械臂。
起初,两个“房间”的墙壁薄如蝉翼,意念稍一松懈就会相互穿透。
但通过无数次失败和玄女精准的反馈,他逐渐将这道意识屏障加固。
一个月的时间在这种近乎自虐的精神锤炼中流逝。
当赢昱终于能够一边稳定地完成双手的精密组装,一边用意念操控机械臂流畅地完成一套复杂的微焊接电路时,他感受到的成就感,甚至超过了当初在格斗中与玄女打成平手。
这不仅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对自我意识认知的一次革命。
基础训练达标后,玄女将训练场域扩展到了整个前哨基地。
“从现在起,你需要习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基地共存。”
赢昱开始了他的“神经漫游”。
他穿着训练服,行走在基地错综复杂的通道中,维护着巨大的能量导管,甚至是在生态农业区观察作物生长。
而他的视网膜上,始终叠加着来自神经接口的信息界面。
最初,这种无处不在的数据流是极大的干扰。走过一条通道,两侧墙壁的结构强度、内部的管线布局、实时能耗数据……所有信息都不请自来,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意识。
在能源核心区,聚变反应的实时功率、等离子体约束场稳定性、散热系统效率等数以千计的参数,几乎要挤爆他的思维。
他不得不频繁地“手动”调整信息过滤级别,才能保持基本的行动和思考能力。
“信息过载是初期必然经历的过程。”
玄女的声音通过神经链接直接在他脑海中响起,清晰而冷静,
“你的生物芯片具备强大的预处理和压缩能力,你需要信任它,并学会与它协同。
不要试图理解每一个数据,而是去感受数据的‘模式’和‘韵律’,异常的波动,自然会引起你潜意识的警觉。”
赢昱尝试放松,不再抗拒这股信息洪流,而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去“感受”它。
渐渐地,奇迹发生了。那些曾经杂乱无章的数据流,开始在他的意识深处自动排序、归类。
一些常规的、稳定的数据逐渐沉入“背景音”,如同呼吸和心跳般不再需要主动关注;
而一些关键参数和异常波动,则会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引起他主意识的注意。
他走在通道里,无需刻意查看,就能“感觉”到前方转角处一个气压阀门的密封效率略有下降;
他在维护能量导管时,能“直觉”地判断出哪个节点的能量损耗超出了标准范围。
这种感知并非通过视觉或听觉,而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数据直接输入形成的“信息直觉”。
三个月的时间,赢昱的生活完全被这种高强度、无间断的神经适应训练所填满。
他吃饭时,视网膜上会显示营养摄入分析和建议;
他休息时,会有舒缓的神经电信号帮助他优化睡眠质量;
甚至在有限的睡眠中,潜意识层面似乎也在进行着某种数据整合与强化学习。
这种训练的强度是无形却巨大的,它不像体能训练那样榨干肌肉,却时时刻刻燃烧着他的精神能量。
赢昱无数次感到大脑仿佛要过热宕机,意识疲惫得只想陷入一片空白。
他静静地站在前哨基地最高的观测塔上,透过巨大的复合观察窗,眺望着外面永恒黑暗的宇宙和远处模糊的柯伊伯带天体。
没有佩戴任何外部设备,但整个前哨基地的“状态”却清晰地映射在他的意识中。
能源核心平稳运行,如同强壮的心脏;
生命维持系统循环不息,是基地的呼吸与血液循环;
各个功能模块各司其职,构成了复杂的器官和组织;
而遍布基地的传感器和数据网络,则是敏锐的神经末梢。
他心念微动,能源核心的实时三维模型和详细参数便浮现在“眼前”,清晰得如同亲手触摸。
他可以将这个界面置于意识的前台仔细分析,也可以让它退居背景,仅仅保留一个关键数值的悬浮提示,而这完全不影响他欣赏窗外星空的美景。
庞大的数据流经过无线链接和神经芯片的转化,不再是他需要费力解读的符号,而是直接成为了他感知的延伸,比他双眼所见的世界更加立体、直观、且富含深意。
这些信息几乎在进入大脑的瞬间,就被预处理并转化为正确的反馈,如同潜意识般在后台活跃,高效且不扰主线思维。
他成功地,将这座庞大的钢铁堡垒,“内化”为了自身的一部分。
赢昱缓缓闭上双眼,不再用肉眼,而是纯粹用那全新的“信息感官”,去“触摸”和“聆听”着这座由他唤醒的、孤独地航行在太阳系边缘的岛屿。
他深刻地体会到,如果没有过去一年地狱般的体能训练打下的坚实基础,那远超常人的耐力、恢复力和意志力,他绝对无法支撑过这三个月的精神淬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