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压力让演讲台边缘冰冷的金属触感也显得格外清晰。
他甚至能感觉到自己血液奔流的声音被这片寂静无形地放大。
报告会漫长如世纪。
接下来整整一周,报告厅成为了人类智识的熔炉。林风和月球静海基地深空探测项目组的核心成员们(包括以远程全息形式“在场”的关键技术人员),如同最精细的钟表匠,将他们在月球内部深处那个近乎亵渎神明的“简并态物质”发现的过程,拆解、重组、再拆解。
全息投影仪射出最锐利的光束,在中央空间构建出无比精细的模型:
那令人战栗的“月核”结构,其奇特的、违反常规强相互作用力的几何排布;
它内部逸散出的、携带特殊量子信息的异常引力涟漪数据流,被翻译成可视化的光谱图谱,如同不断搏动的奇异心脏;
星尘号探测器最后的残余记录画面被一遍遍回放,那恐怖的、撕裂物质基本结构的力量爆发瞬间——
粒子如同遭遇上帝橡皮擦一般被从三维存在上强行抹去,只留下纯粹的、狂暴的能量宣泄轨迹。
争论声在每一个休息间隙、甚至在报告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爆发。每一次暂停,场内和“穹顶之上”都会形成大大小小的旋涡,操着不同语言、带着不同学术背景、乃至不同哲学立场的声音激烈地碰撞。
“无法置信!但这非晶体态高密度物质的稳定结构…
这绝对是简并态物质存在的铁证!”
一位天体物理学界的泰斗,几乎要推开身边的助理站起来,指着数据流激动地喊道。
“铁证?老李,别忘了它内部逸散出的引力波模式!
那和现有模型预测的自然形成的简并态核衰变模式截然不同!
这‘规则’本身,就是一种‘人为’的信号!”
一位以冷静严谨着称的高能物理学家立刻反驳,他的虚拟影像在天幕上指向一组对比图表,红蓝线条如同两军对垒。
“信号?
还是我们认知的边界?
我们刚刚摸到简并态宇宙物质的边角,怎能以有限模型否定无限可能?”
另一位资深宇宙学家语调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那如何解释其结构与整个月球潮汐锁定地球的完美契合?
如果它是自然的‘造物’,这种‘精确度’本身就是一种‘设计’的概率!
别忘了,它是‘核心’,不是漂浮物!”
人造说的支持者声音斩钉截铁。
“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远超你我的想象!
超新星爆发、中子星碰撞,哪一样不蕴含着令人窒息的‘精确’?
将尚未理解的归为‘人造’,这是科学上的懒惰!”自然说的拥趸针锋相对。
林风站在风暴眼中心,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异常精密的万能接口。
当自然说阵营需要某个探测器的原始数据作为支撑时,他便娴熟地调出存档,通过专用终端精确导入投影系统;
当人造说派系试图验证某个关于“核”内结构引导地月系统共振的模型理论时,他又需要在庞大的数据处理中心快速索引匹配那段对应的实验记录切片。
他一遍遍地重述探测器的进入轨迹、遭遇不明斥力场的具体时空坐标、简并态物质表面(如果那还能称为“表面”)的微观扫描反馈细节。
他沉默着,观察着这人类科学界金字塔尖的存在们进行的一场场超乎寻常的“高阶层吵架”。
诺贝尔奖得主在量子物理模型的计算白板上奋笔疾书,反驳对方理论基础的漏洞;
地质学权威挥舞着月岩样本的深层元素分布图,作为“自然演化”证据链的一环;
材料学家则指着简并态物质的诡异结构应力图,质疑其自然形成的物理极限。
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电子的躁动,更是人类理性在面对宇宙可能存在的“他者设计师”时所引发的深层焦虑、亢奋以及对认知边界被推开的极致渴望。
看着这些智慧巨擘唇枪舌剑,旁征博引,以优雅或激烈的方式扞卫自己的宇宙观,林风内心的震撼和满足感反而如潮水般滋长。
那些原本存在于理论文献中的高深名词、复杂定理,在这里化作了活生生的攻防武器,每一个闪光点都可能指向宇宙运行的某个终极答案。
这不是混乱,而是思维的狂欢,是人类在未知疆域边缘点亮的一束束耀眼的烽火。
他感到自己的精神像海绵一样,饥渴地吸取着这些纯粹的知识交锋,先前的小心翼翼逐渐被一种开阔的、对智慧本身的敬畏所取代。
漫长的辩论、推演、模拟后,尘埃落定。月球真相的轮廓依旧隐在迷雾之中,但科学界达成了一个阶段性、也是最具现实意义的共识性结论,并最终维持两派理论:
1. 月球自然说(“自强派”):
核心论点:坚持现有科学范式的有效性与持续性。
即使确认了某种超乎想象的宇宙奇观(可能是自然形成的极端简并态天体),或更广泛地承认了高等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也仅视为对现有理论的深化和扩展。不能因此全盘推翻已知物理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