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回到房中,窗外月色如练,方才街市上的喧嚣与温暖犹在眼前。
他从行囊中取出一支紫竹洞箫,那是黄蓉在杨过回到襄阳时在家宴上赠他的,说是见他习武之余也该有些雅趣。
指尖抚过箫身温润的纹理,他不由自主地将箫抵在唇边。
一缕清越的箫音自他房中流淌而出,起初还有些生涩,渐渐便如流水般顺畅起来。
他吹的是一曲当下流行的小调《有所思》,每一个音符都浸透着难以言说的思念,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有对今夜那片刻温存的眷恋。
箫声在静夜中格外清晰,穿过雕花木窗,飘向隔壁房间。
此时黄蓉正对镜卸妆,听到箫声指尖一顿。
那箫音缠绵悱恻,竟将她心中那些未能说出口的情愫一一勾勒出来。
她静默片刻,转身从箱笼中取出一支白玉箫。
这是她年少时父亲黄药师所赠,已许久未碰。
她将玉箫轻触朱唇,一缕清音婉转而起,恰似月下清泉,温柔地应和着那曲《有所思》。
她的箫声更为圆熟灵动,时而如窃窃私语,时而如月华倾泻,与杨过的箫音交织在一起,竟浑然天成。
两股箫声在夜空中相遇,仿佛两只翩跹的蝴蝶,相携相随。
杨过的箫声沉郁深情,黄蓉的箫声清越婉转,一高一低,一急一缓,竟配合得天衣无缝。
他们虽隔着一堵墙,却通过这箫声,将今夜街市上未能尽诉的心事一一倾诉。
客栈中原本已经歇下的旅客纷纷推窗探头。
许多刚从街市归来的游人本就在回味节日的余韵,听得这般妙音,都不由驻足聆听。有人低声赞叹:“这箫声,比方才街上的百戏还要动人。”
其中二楼东厢住着一对年轻夫妻,今日因琐事争吵,女子赌气先回了客栈。
此刻她正对烛垂泪,忽闻箫声,那缠绵悱恻的曲调让她心中酸楚更甚。
不料房门轻响,她的夫君推门而入,眼中满是愧悔:“娘子,我…我在楼下听得这箫声,想起我们初识时,你我在月下听曲的情形…”
女子抬头,见他手中还提着方才在街上她多看了两眼的兔子灯,不由得破涕为笑。
夫妻二人执手相看,在箫声中尽释前嫌。
此刻杨过与黄蓉的合奏已至高潮,箫声愈发缠绵动人。
杨过仿佛能透过墙壁,看见黄蓉低眉吹箫的模样。
黄蓉也似乎能感知到杨过指尖的每一次轻颤。
他们不约而同地即兴变调,将今夜所见所感都化入曲中、
有花灯如昼的绚烂,有莲灯顺流的祈愿,有面具下交会的目光,更有指尖相触时那片刻的心悸。
曲终之时,余音袅袅,在客栈梁间萦绕不去。
良久,庭院中才爆发出阵阵低声的赞叹与议论。
杨过缓缓放下洞箫,指尖还微微发烫。
他望着那堵隔开二人的墙壁,仿佛能听见对面细微的动静。
黄蓉轻轻摩挲着温润的玉箫。她望着窗纸上映出的梧桐影,唇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客栈渐渐恢复了寂静,唯有月光依旧皎洁,温柔地笼罩着这两个各怀心事的房间。
而那两缕箫声,却久久萦绕在听者心中,成为这个不眠之夜最美的注脚。
第二日清晨,薄雾未散。
杨过下楼时,黄蓉已坐在厅中等他一起用早膳。
她换回了平日的素雅衣裙,发髻梳得一丝不苟,昨日那个戴着白狐面具、眼波流转间带着几分少女娇憨的女子,仿佛只是灯市迷离光影中的一个幻影。
“过儿。”她抬眼看他,笑容温婉得体,与平日里在桃花岛、在襄阳城中一般无二,“快来用些早饭。”
“是,师娘。”杨过在她对面坐下,粥饭温热,入口却尝不出滋味。
他执起汤匙,在碗沿轻叩一下,终是开口:“师娘,今日之后,我需往北一行,去处理些许旧事。”
他话语微顿,抬眼看向她,“您可是直接南下回襄阳?”
黄蓉执箸的手微微一顿,随即如常夹起一筷小菜,声音平静:“是,你师父还未回来,芙儿还在城中,我终究放心不下。”
她目光掠过窗外渐散的晨雾,“北地风寒,你……一切小心。”
他目光偶尔掠过黄蓉看似平静的侧脸,心中却明了,这顿饭后,便是分别之时。
一顿饭在沉默中用完。
两人正要起身,客栈主人笑呵呵地捧着一个锦盒走来:“二位客官这便要走了?昨夜有幸闻得二位合奏,真乃仙乐,小店蓬荜生辉,连带着今早好些客官都在夸赞呢。”
他说着,目光在二人身上一转,愈发亲切,“更见二位昨晚在灯市上形影不离,好生恩爱。小店特备了份薄礼,愿二位永结同心,琴瑟和鸣。”
黄蓉闻言,脸颊微不可察地一红,那“琴瑟和鸣”四字更是让她心头一跳,正要开口解释,
杨过却已自然地接过锦盒,顺手塞了一块碎银给掌柜,语气平静无波:“掌柜的有心,多谢美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神雕:龙女为后,贵妃黄蓉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神雕:龙女为后,贵妃黄蓉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