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冷静地问:“赵君所求,想必不止‘友好盟约’这么简单吧?”
苏代见状,心中暗赞——这公子虽在异国为质,却不糊涂。他直言道:“公子爽快。我王的条件,是秦国归还此前攻占的赵国蔺城、离石二城。这两城乃赵国西部门户,若秦国愿归还给赵国,我王不仅会护送公子回咸阳,还会在秦国局势不稳时,出兵相助。”
嬴稷沉默了片刻,目光望向窗外的枯井,仿佛在回忆这些年的苦难。蔺城、离石,他知道这两座城的重要性,秦国攻占这两座城后,赵国西境就一直处于秦国的威胁之下。赵武灵王提出这个条件,合情合理。而他,若没有赵国的支持,仅凭自己在燕国的这点势力,根本不可能回到秦国——咸阳城内,惠文后(此处需注意:历史上惠文后是嬴荡之母,嬴稷之母是宣太后芈八子,此处按用户设定调整为“支持公子壮的惠文后”,故嬴稷需依赖外部势力)和公子壮的势力庞大,没有外力扶持,他连咸阳城门都进不去。
“好。”嬴稷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答应赵君的条件。若能归秦即位,必归还蔺城、离石。”他站起身,对着赵国的方向躬身一礼,“请赵使回复赵君,嬴稷感激不尽。若赵君能助我归秦,秦国与赵国,必世代友好。”
苏代大喜,连忙起身:“公子放心,我这就回邯郸复命。我王已备好车马,只需燕王点头,便会立刻派兵来接公子。”
接下来的几日,苏代频繁出入燕王宫。燕王哙此时正被子之架空,焦头烂额,听闻赵国愿出兵相助稳住局势,还送来厚礼,当即答应放回嬴稷。他本就不愿留着嬴稷这个“烫手山芋”——秦国若知道他扣着质子,定会迁怒燕国,如今赵国愿意接走,正好顺水推舟。
五日后,嬴稷终于离开了居住十三年的质子府。当他坐上赵国的马车,看着蓟城的城墙渐渐远去时,忍不住撩开车帘,回望了一眼——这座让他受尽屈辱的城池,终于成了过去。马车一路向南,朝着邯郸的方向驶去,车轮滚滚,像在碾压他过去十三年的苦难,也像在驶向一个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未来。
邯郸城内,赵武灵王早已接到苏代的消息,亲自在宫门外迎接嬴稷。当嬴稷的马车停在宫前,他看到那个身着胡服、身材高大的赵王正站在台阶上,目光如炬,带着一种让人不敢直视的威严。
“公子一路辛苦。”赵雍上前一步,亲手扶起正要行礼的嬴稷,语气带着几分亲切,却又不失王者的气度,“寡人已在宫内备好了宴席,为公子接风洗尘。”
嬴稷躬身道:“多谢赵君。若无赵君相助,嬴稷恐难离燕国。”
两人并肩走进王宫,殿内早已摆好了宴席,烤羊肉、炖鹿肉、还有赵国特有的黍米酒,香气四溢。但嬴稷却没什么胃口,他知道,这宴席背后,是赵国对秦国的牵制之心。
酒过三巡,赵雍放下酒杯,目光落在嬴稷身上:“公子,寡人已命大将赵固率领五千精兵,明日便随你前往咸阳。你放心,有赵军在,咸阳城内那些反对你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嬴稷心中一暖,连忙起身致谢:“赵君大恩,嬴稷没齿难忘。若能即位,必按约定归还蔺城、离石,与赵国永结盟好。”
“好!”赵雍一拍桌案,哈哈大笑,“寡人信得过公子。秦国若有公子这样的君主,必能与赵国共分天下。”他顿了顿,又道,“不过,咸阳城内的局势,怕是比公子想的更复杂。惠文后支持公子壮,朝中不少大臣都是她的人;但也有大臣支持公子,比如魏冉——他是你母亲的弟弟,如今在秦国掌管兵权,是你的有力助手。”
嬴稷点点头:“魏冉舅舅的事,我在燕国时也略有耳闻。只是多年未见,不知他如今是否还愿支持我。”
“会的。”赵雍笃定地说,“魏冉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只有你即位,他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寡人已派人去咸阳联络魏冉,告诉他你即将回去,让他暗中做好准备。”
嬴稷心中愈发感激,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赵君考虑周全,嬴稷佩服。明日启程,定不辱使命。”
次日清晨,邯郸城外的校场上,五千赵军早已列阵等候。赵固一身铠甲,手持长枪,威风凛凛地站在阵前。嬴稷穿着赵国为他准备的锦袍,骑着一匹白色的良马,与赵固并辔而立。
赵雍亲自送到城外,他拍了拍嬴稷的马背:“公子,一路保重。若咸阳有变,可随时派人回赵国求援,寡人定会派兵相助。”
“多谢赵君。”嬴稷勒住马,对着赵雍躬身一礼,然后挥了挥手,“出发!”
号角声响起,五千赵军浩浩荡荡地向西进发,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嬴稷回头望了一眼邯郸城,心中默念:赵君,今日之恩,嬴稷必当回报。咸阳,我回来了。
咸阳城内,秦武王驾崩的消息早已传遍大街小巷,人心惶惶。相府内,大臣们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历代风云五千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