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张仪就把魏成也革了职,押回咸阳审讯。消息传开,栎阳的百姓都涌到郡守府外,看着魏成和赵丙被押上囚车,有人放了鞭炮,还有人提着自家种的蔬菜、酿的酒来送给张仪。张仪没收,只对百姓说:“这是臣该做的。新法为的是百姓,若官吏不为百姓做主,留着何用?”
处置了栎阳的事,张仪又去了陇西郡。陇西靠近边境,民风彪悍,这里的官吏问题更严重——边郡的军饷本就紧张,却有官吏克扣军饷,把好的甲胄、兵器卖给匈奴,士兵们穿的是破旧的皮甲,拿的是钝了的戈矛,去年冬天还有士兵因为没棉衣冻死在城墙上。
张仪到陇西时,正赶上郡守韩厥在巡查军营。韩厥是武将出身,见张仪来了,倒也坦诚,直接带他去了军营。走进士兵的营帐,张仪心里一沉——营帐漏风,地上只铺着一层干草,几个士兵裹着破烂的皮甲蜷缩在里面,脸色苍白。一个老兵见了韩厥,忍不住抱怨:“郡守大人,今年的冬衣和军饷到现在还没发,再这样下去,兄弟们都撑不住了。”
韩厥叹了口气:“朝廷的拨款早就到了,是掌管军需的吏员李亥扣下了。本郡几次催要,他都以‘账目未清’为由推脱。”张仪立刻让人去传李亥。李亥是世族韩氏的旁支,仗着韩氏的势力,在陇西横行霸道。他见了张仪,不仅不害怕,还反问:“监御史远道而来,不去查郡守,倒查起小吏的账,是何道理?”
张仪没跟他废话,直接命人查军需府的账目。账面上写着“冬衣三千套,军饷五千金”,可库房里只有几百套破旧的冬衣,金库里更是空空如也。李亥还想狡辩,说“物资都运往前线了”,可张仪早就派人去了前线的哨所,带回的消息是“冬衣、军饷均未收到”。
这时,一个年轻的士兵站了出来,他叫李信,是陇西本地人,去年在对抗匈奴的战斗中斩了匈奴的小王,立了战功。李信指着李亥说:“大人,上个月我亲眼看见李亥把一车甲胄拉出城外,卖给了匈奴的商人!还有军饷,他只给我们发了三成,剩下的都被他拿去赌钱了!”
李亥见有人指证,急了,拔出腰间的剑就要砍李信,却被郎官们按住。张仪看着李亥,脸色铁青:“克扣军饷、通敌叛国,这是死罪。”当即下令,把李亥押到军营前的广场上,当众斩首。士兵们见李亥被斩,都欢呼起来,李信更是跪在张仪面前:“大人为民除害,末将愿追随大人!”
张仪扶起李信,心里忽然有了个主意——军中的士兵大多出身贫寒,熟悉新法,又体恤民情,若从军中选拔品行端正、有战功的人补充到官吏队伍,既能解决地方吏治腐败的问题,又能让新法更好地推行。他跟韩厥商量,韩厥立刻赞同:“陇西军中多有好儿郎,像李信这样的,不仅勇猛,还懂律法,让他们做官吏,比那些靠世族上位的人强多了。”
当天,张仪就在陇西军中选拔——凡立过战功、熟悉新法、无不良记录者,都可报名。士兵们积极性很高,报名的有两百多人。张仪亲自考核,问他们“如何推行新法”“如何对待百姓”,最后选了五十人,其中就有李信。张仪任命李信为栎阳县尉,负责栎阳的治安和赋税征收;又选了一个叫陈默的士兵做粮仓吏,陈默是农家出身,懂粮食的储存,更重要的是,他去年因为拒绝帮李亥偷卖官粮,被李亥打了一顿,却始终没屈服。
这些新选拔的官吏走马上任前,张仪特意给他们训话:“你们都是军人,当知‘军令如山’,新法就是秦国的‘军令’,必须严格执行。但你们也要记住,官吏是百姓的父母官,要体恤民情,不可欺压百姓。若有谁敢贪赃枉法,休怪我不留情面。”
李信到栎阳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治安。他带着士兵巡逻,把之前跟赵丙勾结的地痞流氓都抓了起来,又重新核查田产——孟氏、魏氏隐瞒了两千多亩良田,李信一一查清,按新法收税,把多收的赋税还给了百姓。有一次,孟氏的子弟想找李信的麻烦,带着十几个家丁去县尉府闹事,李信毫不畏惧,亮出佩剑:“新法之下,人人平等。你们若敢违法,就算是世族子弟,我也照抓不误!”孟氏子弟见李信强硬,又怕张仪追究,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陈默掌管粮仓后,把之前被偷卖的官粮都追了回来,又重新清点账目,做到“账实相符”。他还在粮仓外贴了告示,百姓若有困难,可凭里正的证明到粮仓借粮,秋收后再还,利息只收一成。有个老农因为儿子生病,没钱买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借粮,陈默不仅给了他五斗粟米,还派了军中的医官去给他儿子看病。老农感动得热泪盈眶,逢人就说:“新来的仓吏是好人啊,比以前那些官强百倍!”
张仪在各地巡行了半年,罢免了一百多名勾结世族、贪赃枉法的官吏,其中三十多人被处以刑罚,最重的被夷了三族。他从军中选拔了两百多名士兵补充到官吏队伍,这些新官吏到任后,都严格推行新法,体恤百姓,很快就赢得了百姓的认可。
这年冬天,张仪回到咸阳,向惠文王复命。惠文王看着案上的奏报——全国赋税征收率比去年提高了两成,百姓投诉官吏的案子减少了九成,边境的军饷、物资也都按时发放,士兵们士气高涨。惠文王哈哈大笑,起身拍了拍张仪的肩膀:“先生果然没让寡人失望。有这些好官吏,新法必能在秦国落地生根,秦国称霸之日,不远矣!”
张仪躬身行礼:“这都是大王的远见,也是将士们和百姓的支持。新法虽严,却能保百姓安居乐业,只要官吏们都能一心为公,秦国必能强盛。”
窗外,咸阳的雪花飘了下来,落在宫殿的瓦檐上,一片洁白。惠文王望着窗外,仿佛看到了秦国的未来——新法推行,吏治清明,百姓富足,军队强盛,终有一天,秦国的旗帜会插遍六国的土地,天下归一。而这一切,都从这场风纪核查开始,从那些不畏强权、一心为民的官吏开始。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历代风云五千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