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人走后,展位前的人没有散开。那个蹲在角落画图的陌生人还在,笔尖在纸上划得飞快。
我转身对顾柏舟说:“把新收的灵泉水稻拿出来,蒸一锅。”
他点头,立刻从箱子里取出一袋米。袋子打开时,米粒滚落进陶盆,白净饱满,阳光下一粒粒闪着微光。
老张搬来小炉灶,陈师傅架好锅。水刚烧开,米下锅,没多久香气就冒了出来。不是那种冲鼻子的香,是慢慢往上飘的、带着热气的饭味,闻着就想吃饭。
我在展台一侧铺了块干净麻布,摆上几只陶碗和木勺。又让陈师傅拆开一套礼盒,把里面的蜜酿瓜果切成小块,放在碟子里。
“免费品尝。”我说,“吃了再说好不好。”
人群往后退了半步,没人上前。
一个穿灰袍的男人冷笑:“农户家的东西,也敢让人随便吃?”
我没理他。看向之前问过我孩子吃饭的那个蓝裙妇人:“您刚才说我儿子吃的米,现在请您尝一口。和他吃的一样。”
她看了看我,又看看锅,犹豫了一下,走了过来。
我亲手给她盛了一碗饭,递过去。
她接过碗,低头闻了闻,然后舀了一小口放进嘴里。嚼了几下,眼睛突然睁大。
“这米……”她声音有点抖,“软,但不烂,咽下去还回甜?”
我点头:“灵泉浇的,晒足七天。”
她一口气把整碗吃完,连底都刮干净。放下碗时,手还在抖。
“我要五套礼盒。”她说,“明天就送上门,越快越好。”
老张赶紧翻开登记簿,记下名字和地址。
旁边一个戴玉镯的女人原本抱着手臂站着,这时也往前走了一步:“给我也来三套。”
又有两个人跟着登记。
灰袍男人脸色变了,转身走了。
米还在继续煮,第二锅马上要熟。我让顾柏舟把剩下的礼盒打开两套,把里面的干货全摆出来。豆皮、干菇、蜜枣,全都分开放在小碟里。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种的。”我说,“不用药,不催熟,长多少收多少。”
一个背着药箱的老郎中模样的人拿起一块豆皮看了看,又闻了闻:“这豆皮颜色正,没熏硫磺。”
我点头:“用竹匾晒,翻三次,晒七天。”
他放下豆皮,在登记簿上写下名字:“来十套。我要送给几个同行。”
订单一张张记下来,老张的笔都快跟不上了。
人群越来越近,有人开始伸手摸米粒,有人问瓜果怎么腌的。
我拿出系统生成的种植日志,摊在台上。每一页都有日期,有记录,还有修改痕迹。
“六月初三浇水,用的是东边那口井的灵泉。”我指着其中一行,“那天下午下了小雨,所以减了量。收割是七月初九,天气晴,晒场铺了三层席子,翻了五次。”
一个年轻商人凑过来看:“你们连这些都记?”
“记得清楚,才能保证每一袋米都一样。”我说。
李商人这时候从外面回来,站到我身边:“我每月收三批货,从来没发现哪一批味道不一样。他们连封蜡的温度都卡在六十度上下两度。”
他这话一出,好几个穿着体面的人都围了过来。
“你们能稳定供货吗?”一个中年男子问。
“能。”我说,“我们现在有二十亩地,明年扩到五十亩。种多少,记多少,卖多少,都有数。”
“我要订五十套。”那人直接说,“年底送礼用。”
老张激动得差点把笔掉地上。
陈师傅一直在旁边默默修整礼盒的摆放位置。有个年轻人一直盯着他手里的蜡刀看。
等他停下,那年轻人赶紧上前:“您这封蜡的手法……能不能教?”
他同伴拉他袖子:“别问了,人家会教我们这种人?”
我没等他说完就开口:“只要你想学,肯动手,我们都教。”
两人愣住。
“手艺不怕人会。”我说,“怕的是没人愿意传。”
人群安静了一下。
拄拐的老人拄着拐杖往前走了一步,声音不大但很清楚:“明天我就带村里三个后生来。你们愿意讲,我们就愿意听。”
旁边有人开始鼓掌,不多,但很响。
那个一直在画图的陌生人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又低头继续画。这次他画的是品鉴台的位置,还有锅灶的摆法。
太阳偏西,光线斜照进来,照在空碗上。几只碗叠在一起,碗底还沾着一点米粒。
一个穿青布衫的女人抱着孩子站在台前,孩子饿得直哭。
“能给孩子吃点吗?”她问,“他一天没好好吃饭了。”
我接过孩子,让他坐在腿上,盛了半碗饭,捣碎,喂了一小口。
孩子嚼了嚼,眼睛亮了,张嘴又要。
我一口一口喂,直到碗见底。
女人红着眼眶登记了两套礼盒,钱不够,留下一半定金。
“我一定补上。”她说。
“不急。”我说,“孩子吃饱了就行。”
她抱着孩子走远了,背影有点晃。
天还没黑,展馆里灯还没点。但我们的展位前人没少,反而更多了。
一个背着包袱的农夫模样的人挤进来,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纸。
“我是十里坡的。”他说,“听说你们这米好吃,还记种植的日子?”
我点头。
“那……我能看看你们是怎么种的吗?”他声音低,“我家地少,但想试试。”
我把种植指南翻到第一页,递给他。
“从选种开始,一步一步都在这儿。”
他双手接过,手指在纸上慢慢划过,像在摸自家的地。
李商人低声对我说:“城南那家商号的人刚才在外面转了一圈,没进来。”
“让他们看。”我说,“我们不怕看。”
顾柏舟递来水囊,我喝了一口。
“累吗?”他问。
“不累。”我说,“这才刚开始。”
陈师傅把最后一锅米饭端上来,热气腾腾。
老张把登记簿翻到新的一页,摊平,压好。
我站直身子,看向人群。
“接下来,我们现场演示一遍礼盒封装。”我说,“谁想看,都可以靠近。”
人们往前挤,连那个画图的陌生人都站了起来,笔尖停在纸上。
陈师傅拿起一个空盒,开始铺内衬。
我拿起一包米,准备装盒。
他的笔又动了起来。
《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
喜欢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