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0日,对托布鲁克发动总攻——英军守军(3.3万人)因指挥混乱仅抵抗1天便投降,隆美尔俘获大量物资(燃油1万吨、粮食5000吨);
- 6月21日后,隆美尔乘胜追击,推进至埃及阿拉曼地区,距亚历山大港仅100公里,大英帝国的中东防线岌岌可危。
五、阶段影响:北非战局的关键转折铺垫
1. 军事层面:
- 隆美尔以劣势兵力扭转战局,证明“机动战术+沙漠适应力”可抵消兵力劣势,其指挥艺术成为现代装甲战的经典案例;
- 英军暴露指挥僵化、后勤脆弱(补给线长达1600公里)的问题,为后续蒙哥马利接手第8集团军、推行“稳扎稳打”战术埋下伏笔。
2. 战略层面:
- 德国深度卷入北非,牵制了10%的陆军兵力,影响了东线(苏德战场)的资源分配;
- 托布鲁克的陷落震动英国朝野,丘吉尔政府被迫向美国求援(加速《租借法案》对北非的物资倾斜)。
3. 心理层面:
- 隆美尔的胜利提升了轴心国士气,而英军的溃败导致国内对战争前景的担忧加剧,直至阿拉曼战役才得以扭转。
从意军的笨拙入侵到隆美尔的“沙漠旋风”,1940.9—1942.6的北非战局充满戏剧性反转。这一阶段不仅是“沙漠之狐”传奇的巅峰,更将北非战场推向决定性的临界点——阿拉曼战役的序幕,已在沙漠的热浪中悄然拉开。
喜欢一战,二战风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一战,二战风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