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卫老张头裹着大衣缩在岗亭里,探出头:“周主任,这么早出门啊?今儿小年咧!”
“嗯,有点事。”周志刚含糊地应了一声,把革委会李主任悄悄开给他的那张盖着红章的证明条又往棉袄内兜深处按了按,确保不会掉出来。他昨晚几乎没合眼,脑子里全是女儿和外孙女的样子,又担心这趟能不能顺利见到人。
骑上自行车,出了小镇还算平整的水泥路,往西一拐,就上了去金坝村的机耕土道。
路面坑洼不平,冻得硬邦邦的土疙瘩硌得车把乱颤。遇到上坡,他就得下来推着走,沉重的自行车和筐里的东西让他呼哧带喘,白气在冷冽的空气里一团团散开。
下坡和平路才能勉强骑一段,寒风像小刀子一样过来,幸好围巾将脸罩得严实,自行车把手也套着防冻棉套,但冷风还是会钻进领口,溜进袖口。
在山岭间折腾了近两个钟头,终于从一个陡长的坡道滑下来。
眼前豁然开朗,一片被群山环抱的小盆地出现在眼前。
山脚下,一个规模不小的村落沿着一条结着薄冰的河流铺展开去,估摸着得有百十户人家。
虽是严冬,山上的松柏依旧苍翠,河边的竹子也还带着绿意,可以想见春夏时节的景致该有多好。
周志刚在村口停下车,扶着车把喘气,茫然地打量着这个陌生又似乎与世隔绝的地方。
一个牵着大水牛的半大男孩从旁边的小路上走过来,好奇地看着他这个外乡人。
“老乡,你找谁家哩?”男孩操着当地口音,挺有礼貌地问。
“我…我找周蓉。”周志刚忙说,嗓子有点干哑,“我是她…父亲。”
男孩愣了一下,眼睛瞪大了些:“周老师?你…你是周老师的爸爸?”他语气里带着点惊讶,随即指了指村子右边一座不高但山石嶙峋的小山,“以前的小学校就在那坡上。周老师…她现在不住那儿了。”
男孩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她犯了错误,现在…住在以前村长儿子家那个院子里。你要去看她,得先去找村长拿条子,要不守在那儿的民兵不让进的。”
周志刚心里一紧,忙道:“我有证明条!小同志,麻烦你给我指个路?”
“行!我也回村,顺道。”男孩很爽快,牵着牛在前面带路。周志刚推着沉重的自行车跟在后面,车轮碾在村中冻硬的土路上,发出单调的声响。
来到村委,几间砖瓦房。男孩隔着老远就喊:“村长!村长!来客了!是周老师的父亲!”
一个穿着蓝色棉袄、袖口磨得发亮的中年汉子闻声从屋里出来,后面跟着个戴眼镜的会计模样的人。村长上下打量着风尘仆仆、干部模样的周志刚,眼神带着审视。
周志刚赶紧停好车,掏出那张被体温焐热的证明条,双手递过去:“村长同志,您好。我是周蓉的父亲周志刚,这是镇上的证明。”
村长接过纸条,凑到眼前仔细看了看上面鲜红的公章,又抬头看看周志刚,脸上的严肃缓和了些:“哦,周师傅啊,进来坐,喝口水暖和暖和。”他把周志刚让进办公室。
会计倒了碗热水。周志刚没心思坐,但也不好推辞。村长问了问他在哪里工作,路上辛苦不辛苦,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了几句。
周志刚心里火烧火燎,又不好催促。趁会计转身拿东西的功夫,他迅速从自行车筐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条“大生产”香烟和两瓶当地产的包谷酒,塞到村长手里,压低了声音:“一点心意,给同志们过年添个彩头…麻烦行个方便。”
村长推让了一下,最终还是收下了,脸上的笑容真切了些。他冲外面喊了一声:“小陈!带这位周师傅去…看看周老师。”
一个穿着旧军装、裹着棉大衣的年轻民兵队长走了进来。村长对他使了个眼色:“带周师傅过去,他是周老师的父亲,革委会批准的…。”
民兵队长点点头,对周志刚说:“跟我来吧。”
两人一前一后,推着自行车,在村里七拐八绕,最后停在村边山脚下一处孤零零的小院前。
院墙是黄泥掺着碎石垒的,院门是几根粗糙树干扎成的篱笆门。
民兵队长指了指院子:“就这儿。你自己进去吧,我就不进去了。”说完,慢慢转身绕着小路走远了。
周志刚深吸一口气,冰凉的气息直冲肺管子。他推开那吱呀作响的篱笆门,推着自行车刚走进院子。院子里空荡荡的,只有角落堆着些柴火。
“老乡,你是不是找错地方了?”一个平静中带着疲惫的女声从侧面传来。
周志刚猛地侧头看去。
柴垛旁,一个年轻女子正弯腰抱起几根柴火。她上身套着一件蓝色帆布棉袄,下身是粗布黑棉裤。
脚上是一双看起来还算厚实的新棉鞋。一头乌黑的长发在头顶简单地盘成一个发髻,用一截削得光溜的树枝随意地别住。
脸上沾着点灰,皮肤粗糙,眼角有了沉重岁月留下的细纹,但那双眼睛抬起来看向他时,依稀还能找到当年清亮的影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人世间之周秉昆的善良永不妥协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世间之周秉昆的善良永不妥协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