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月号的反重力引擎在火球区冬季省的大气层中发出低沉的嗡鸣,舷窗外的景象从橙红色的对流层快速切换成一片刺目的白——不是星际空间的冷白,是极地冰川反射阳光形成的、几乎能灼伤视网膜的亮白。林月瞳下意识伸手去调舷窗的滤光模式,指尖触到玻璃时,竟感觉到一丝冰凉透过合金舱壁渗进来,她低头看了眼手腕上的“环境感知手环”,屏幕上的温度数值正以每秒0.5℃的速度下降:-28℃、-30℃、-35℃,最终定格在-37℃,比手环内置的“2025年冬季省同期数据”高出了整整5℃。
“反重力翼已切换‘低温适应模式’,避免冰层反射光干扰导航。”林日斌的声音在驾驶舱里响起,他面前的全息控制台弹出一组冰川三维模型,模型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线条像血管一样蔓延——那是冰川裂缝的实时分布。“前方10公里就是观测站停机坪,注意避开左侧的‘冰裂带’,那里的冰层厚度不足3米,承受不住云月号的重量。”
飞船缓缓降低高度时,林月瞳终于看清了冰川的全貌:广袤的冰原像一块被揉皱的银色绸缎,从天际线一直铺到海边,冰面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纹路,那是常年风吹日晒形成的“冰臼”,有些臼穴里积着融化的冰水,反射着细碎的阳光。远处的冰崖高达百米,崖壁上垂着细长的冰棱,像水晶做的帘幕,可每隔几分钟,就会有一块篮球大小的冰块从崖壁上脱落,坠入下方的海洋,激起数十米高的浪花,浪花落下时又瞬间凝结成小冰粒,在海面上形成一层薄雾。
最触目惊心的是冰原上的裂缝——宽的能容下一辆越野车,窄的只有手指粗细,裂缝深处泛着幽蓝色的光,像冰川睁开的眼睛。林日斌操控飞船绕着一条宽约8米的裂缝飞行时,林月瞳清晰地看到裂缝底部有水流在涌动,那是冰川内部融化形成的“冰下河”,河水裹挟着冰碎屑,在幽暗中泛着微光。
“这要是人掉下去,连踪影都找不到。”叶云天皱着眉,打开了“冰川稳定性检测仪”,仪器屏幕上跳出一组数据:“冰层平均厚度较1980年减少12米,冰裂带面积扩大40%,冰下河流量增加2倍——这都是温度升高导致的。”
云月号最终降落在观测站的停机坪上,停机坪是用“超低温合金”铺设的,可即使如此,地面仍有明显的融化痕迹:合金板之间的缝隙里渗出融水,在边缘积成小小的水洼,水洼表面结着一层薄冰,踩上去会发出“咔嚓”的脆响。停机坪边缘的黑色岩石裸露在外,岩石上原本覆盖的苔藓已经枯萎,变成了灰褐色的碎屑,风一吹就飘起细小的粉末。
观测站的科研人员早已等候在门口,他们穿着厚重的“极地防寒服”,衣服是银灰色的,表面有一层防霜涂层,帽子边缘露出的头发上结着白霜。为首的是陈教授,他的防寒服袖口磨破了,露出里面深蓝色的旧科研服,衣服上别着一枚褪色的“M27星际冰川协会”徽章。他握住叶云天的手时,叶云天能感觉到对方掌心的老茧和冻裂的纹路——那是常年在极地操作仪器留下的痕迹。
“你们可算来了!”陈教授的声音有些沙哑,呼吸在冷空气中形成白色的雾气,“昨天凌晨,观测站西侧的冰崖又塌了一块,足足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现在海水已经漫到观测站的应急通道了。”
走进观测站的控制室,一股暖气扑面而来,与外面的严寒形成强烈对比。控制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块巨大的全息显示屏,实时播放着冰川的动态影像:画面里,冰川边缘的冰体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融,融化的水流汇聚成细小的溪流,溪流里夹杂着冰碎屑,像一条流动的“碎钻河”,缓缓流入海洋;冰面上的裂缝正以每天1厘米的速度变宽,最宽的那条已经达到了15米,深不见底,科研人员投放的“深度探测仪”在裂缝底部传回的画面里,能看到冰下河的水流正冲击着冰层底部,形成一个个溶洞。
“你们看这组数据。”陈教授指着显示屏角落的数字,“1980年,冬季省极地冰川的融化速度是每年0.3米,1990年涨到0.6米,今年已经达到1米了——整整翻了3倍。”他点开一个模拟程序,屏幕上出现了火球区沿海城市的三维模型:随着冰川融化的进度条推进,海平面逐渐上升,先是沿海的沙滩被淹没,然后是低矮的居民区,最后是市中心的高楼,海水漫过街道时,模拟的车辆和行人在水中挣扎,画面触目惊心。
“按照这个速度,到2050年,海平面会上升1.5米,火球区的‘冰原城’‘暖流港’等5个沿海城市都会被淹,超过100万居民需要搬迁。”陈教授的声音里带着焦虑,“这些城市是火球区的经济中心,光冰原城的星际港口每年就能创造200亿星际币的产值,一旦被淹,整个火球区的经济都会倒退十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
喜欢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