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所为令高门喜出望外,时间人物过程样样不差,就差一个完美的结果。高门得到王象会不择手段令其成功,哪怕从此不再接触知识,今后的成就也会与建安七子齐平。
我不是凭空胡说,请问您看过王象的文章还是策论?一篇都没有对吧,震惊世人的是底层励志的传说,还有杨俊这位高门士族高尚的行为。
高门树立一个传奇典型有其深刻的原因,底层在苦苦挣扎,就在难以忍受之刻,突然发现压迫他们的高门反而掌握拯救自身的机会,换成你是底层还会和救世主斗争吗?
世间有一个王象就足够了,那些妄图学习王象的人瞬间就会被抹杀,剩下美丽的传说激励底层安心做牛马,幻想那虚无缥缈的阶层迁跃。
对所有阶层的人来讲,杨俊都可以称为高尚的人,不出来做官不但可惜,还显得曹操念念不忘旧仇。对于曹操和杨俊两人来说,出仕是个双赢的结局。
曹操不会一笑泯恩仇,杨俊出仕是曹操想做的,能做的最大让步。杨俊想继续前进,就得展现足够的价值。
当其他高门对唯才是举阳奉阴违的时候,身为高门一员的杨俊出手了。杨俊一点不傻,只要司马氏想保他其他高门谁都动不得。还是那句话士族之间有默契,我的地盘我做主,我家的狗别人打不得。
杨俊的倚仗是好朋友好哥们,性情急躁爱冒傻气的司马家嫡长子,司马氏下一代掌门人,河内士族乃至半个中原士族的下一任领袖——司马朗。
司马朗的地位高到什么程度?告诉你只有最高领导能用,过去是皇帝现在是曹操,曹丕作为世子只能选司马懿,想用司马朗对不起还不够格。
所以杨俊偶尔有些出格的小动作不打紧,买两瓶好酒找司马朗喝一顿,喝的痛快与否都不耽误司马朗保他。不是因为朋友感情,是老大有保护小弟的责任,贸然放弃小弟容易,就看司马朗是否甘愿为点小事,承受牺牲小弟引起的政治损失。
所以您看,杨俊需要讨好曹操,讨好曹操得有司马家庇护。事情明显了,杨俊出身高门,靠着司马家庇护一步步往上爬,邺城中尉究竟是谁的还用讲透吗?对了,不是曹操的,也不是高门的,掌握在司马家小弟的手中。
邺城兵权有多重要不言而喻,这就涉及到一个疑惑:曹操放着徐奕、凉茂两位忠诚的寒门不用,出于平衡考虑也该用河北人。不用河北人还有谯沛人,再不济淮南人也能用,他却偏偏选择司马家的小弟。
情出反常必有妖,事出蹊跷当有因。真相往往掩盖在层层迷雾之后,不主动拨开迷雾见到的永远是想给你看到的情景。
魏翱问向赵甯:“需要用心分析对吧?”
赵甯胡乱嗯了声算是回应,庞杂的信息层层递进前后关联,精力稍不集中就容易错过,错过丝毫就理不清因果关系,此时他脑子早就一团浆糊。
“秉忠才不在谋,志不在权,危墙环绕泰然无觉,非不察也,诚无知者无惧也。”魏翱感慨一番,忽然换做一句疑问:“请问秉忠,何谓大志?”
这个问题好回答,标准答案现成就有,赵甯拱手回复:“曾子曰,仁为己任死而后已,此士之弘毅,任重而道远。私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矣。”
赵甯是个写小说的,写商业小说和短视频差不多,习惯主题简单明了,开篇扣人心弦,叙事层层递进,情节跌宕起伏,冲突节奏明快,避免平淡冗余,多在悬念上下功夫,吸引读者持续看下去。
这样做很容易出现一个弊端,结构跳跃吸引眼球,钩子连续抓人无脑爽,着重情节忽视内容导致完整性不足,内容不完整就涉及不到传递深度。
长久以往大脑习惯短暂刺激,长时间集中精力变得愈发困难,不知不觉间失去推导能力。讲话做事只看结果不想过程,主动忽略事物的逻辑关联,失去思辨能力容易感情用事,偶尔的灵光乍现反倒成了危害。
你可以面朝黄土背朝天,只顾眼前热炕头,见面不出三句话,干活拿钱就走人,一辈子当牛做马不想其他。你的命运和这个社会关系不大,爱吸多少精神鸦片就吸多少,当然,这副精神状态想有关系也不可能。
赵甯不能躺平,时事造就一个写小说的站在高位,那他就不再是一个写小说的。对家人负责也好,为自身获利也罢,赵甯要动脑思考,用逻辑分析形势。你和普通人身处高度不同视角各异,普通人的答案未必适合,深究背后的真相才是你该做的。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牛马:正确的口号时常挂在嘴边,空虚的场面话当做人生目标,不琢磨为什么只顾人云亦云,稀里糊涂混日子却不自知。问题是你现在的位置不是牛马,过去所学未必适合当前。
你所处的高度决定解释字面含义远远不够,曾子说的话对在哪儿?对于你的阵营,什么样的仁才适合当下?弘毅两个字,背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既然任重道远,那么该如何坚持走完全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汉末小人物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小人物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