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郎中令王修,这个人的履历太辉煌,家境不算好却不能算是寒门。孔融亲自推举的孝廉,第一个官位就是青州主薄行高密县令,这都不能用破格提拔来形容,省去十年奋斗简直一步登天。
袁谭入主青州后王修兼任功曹,转年升治中从事,别驾刘献倒台王修立刻接任。从孔融担任青州刺史算起,王修不到五年时间便坐上青州二把手。王修起点过高,迎来送往接触的都是顶层人物,早就不是寒门能够争取的对象。
第三位郎中令是袁涣,此人出身汝南袁氏,他是什么诉求不用多说。魏公国宿卫军接受高门指挥,寒门一点插不进手。但凡出事高门能第一时间能拿到命令,袁涣和王修只会放曹丕进去,剩下谁都不能进宫见曹操最后一面,不用指望和洽,他会躲起来等风头过去再现身。
出了宫门就算外部,外部的兵权也分两部分。其一是负责宫门警戒和抓捕盗贼的卫尉,宫门不是一层大门,卫尉打开外门依旧进不去宫城,得从里门拿到手令才能进去。换言之,郎中令不送出进入命令卫尉就得干瞪眼。
尴尬之处还不仅如此,走出外门广场就不算卫尉管辖范围,市区治安防火都归邺城中尉。程昱身为卫尉就负责几块屁大点地方,只能算守外门的保安队长。
对此程昱没有任何怨言,他也不敢有怨言。不是因为私德不行,私德不好的人有的是,就因为家乡人被程昱得罪个遍,连好朋友王度都能出卖,没人愿意和这种人深交。失去乡党庇护等于没有背景,没有背景寒门不要高门更不要。
卫尉作为关通内外的枢纽很重要,加一道手续就增一层安全,对内鬼对外敌都如此,魏公国的卫尉也就起到这个作用,多一点都没有。
邺城掌握最多兵力的就属中尉,中尉负责邺城治安、驻防城门和救灾,这才是魏公国兵权的大头。中尉的人选很值得玩味,大王您还记得曾路过修武吗?不好说您放弃屠城对不对,因为如今的中尉杨俊当时正在城里。
杨俊的老师是边让,很惊讶吧,更惊讶的还在后面。杨俊和司马朗、常林、王凌、荀纬都是好朋友。提一嘴,荀纬是河内荀氏,和颍川荀氏没关系。几个人都是高门士族,这么看杨俊也是高门一伙。
你以为这就完了?魏翱扭脸看向赵甯:“王象王羲伯这个人您听过吗?”
赵甯点点头,王象大名如雷贯耳谁没听过?这位是汉末一个传奇
王象是正八经的地主家长工,妥妥的社会底层。别的长工给地主家放羊都老老实实,王象不一样,不认真放羊却躲起来读书认字。没人教就自己藏墙根偷学,等到学到十七八岁终于被地主发现。
地主大怒,你个长工农奴竟敢学习文化?文化知识是你这种身份该碰的吗!?
大棒子高高举起,打死之前先说明白,不是因为偷学要你命,也不是惩罚你不好好工作,而是奴隶不配触碰文化知识。孔夫子说过有教无类,那是指人而言,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都不算人!
王象没有被打死不是地主良心发现,地主要榨取奴隶的最大价值,慢慢折磨死王象给其他底层看,僭越规则者没有好下场。
魏翱跟着叹息,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美妙的故事激发人间的正能量。然而假的永远真不了,现实是残酷的,血淋淋毫无怜悯可言,接下来请允许贫道将残酷的社会现实讲给秉忠将军。
底层的命不叫命,赵四虎的经历不用我讲,殿下身边有过一个胡人女孩,算她命硬齐根割掉舌头还能活。请殿下再想想军营里那些女人,两条人命又如何?要么挖个坑儿毫无痕迹,要么肉烂在锅里回收利用。您体会过绝望的滋味,了解绝处逢生是什么感受。
王象放弃之时救世主适时现身!杨俊听到消息,带着钱跑到地主家要买下王象。杨俊是什么身份,别说肯花钱,就算开口白要地主也没胆子不放人。
等王象伤好些,杨俊送他一间房子,留下一大笔钱资助学习,还给王象娶了媳妇。做完这些杨俊和王象告别,话讲的敞亮:自此咱俩平等相待,我不是主人你也不是奴隶,对你王象我杨季才只有一个期望,请你好好学习争取有所成就。
且不说王象没有辜负杨俊,就说杨俊高高在上,能关注一个渺小的芝麻粒大的毫不起眼的底层,救人于危难之际不求回报,单这份无私就值得天下称颂。
杨俊不止帮过一个王象,审固和卫恂出身大头兵。杨俊打破门第限制,依照唯才是举令提拔他俩,现在两个人都当官,卫恂成绩突出被授予县令。当时唯才是举刚刚推行,杨俊身为高门,主动这样做面临的压力很大。
问一句足以感动中国吗?再多问两句,他的动机是什么?真的品格高尚不求回报吗?贫道不说答案,咱们逐条分析。
底层始终在受难,只要想帮机会多的是。王匡张扬先后主持河内郡那些年,请问谁听过杨俊帮过底层。别找少不更事作借口,河内郡从张扬转到曹操手里才经过多久?不正是您在许昌混的风生水起那一两年吗?杨家没出什么事怎么一两年变化这么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末小人物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小人物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