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几分笃定,“哼,李谅祚虽年轻,却也并非毫无根基。
他毕竟是西夏名义上的国主,这些年暗中培养的宗室亲军与心腹将领,不在少数。
即便不能调动举国之兵,只要能说动他调动部分忠于皇室的兵马,在萧峰前往兴庆府的半路设伏,哪怕只是袭扰萧峰的銮驾,无论成败,都足以在萧峰与李秋水之间埋下猜疑的种子——李秋水若护着萧峰,便是‘胳膊肘往外拐’,置儿子安危于不顾;
萧峰若怀疑李秋水早已知情,他们的联盟便会出现裂痕!”
说到此处,韩琦顿了顿,缓缓抬起头,目光越过众臣,最终落在龙椅上的赵煦身上,抛出了最关键、也最让皇帝忧心的问题:“当然,此计最关键之处,陛下恐怕也已想到——即便李谅祚成功派出大军拦截,又能否真的留下萧峰?”
这正是赵煦最担心的一点!
他猛地攥紧了龙椅的扶手,迫不及待地追问:“是啊!
韩爱卿,那萧峰武功卓绝,堪称非人!
我大宋十万精锐尚且不能挡其锋芒,西夏小国寡民,军队再是悍勇,又如何能抵挡得住那人间凶器?
若只是白白让西夏消耗兵力,却伤不到萧峰分毫,岂不是白费功夫?”
韩琦心中暗叹一声——陛下只知大宋禁军的颓势,却不知西夏铁鹞子的精锐,论单兵战力,未必就比大宋禁军差。
但这话是万万不能宣之于口的,否则便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他面上不动声色,只是缓缓捋了捋颌下的白须,用一种沉稳而带着一丝冷酷的语气说道:
“陛下明鉴,萧峰之勇,确非寻常军队可敌,老臣也从未奢望李谅祚能凭一己之力,阵斩萧峰于西夏境内。”
他话锋陡然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图穷匕见:“此计之妙,不在于‘杀萧峰’,而在于‘驱虎吞狼’,在于‘隔岸观火’!
无论李谅祚成功与否,我大宋都毫无损失!”
“若他侥幸成功,萧峰殒命西夏,自是去了我大宋心腹之患,举国同庆;
若他失败,损兵折将的是西夏,消耗的是西夏的国力,结下深仇大恨的,也是西夏与辽国!”
韩琦的声音越来越高,“届时,萧峰即便安然抵达兴庆府,面对一个因他而内部撕裂、实力受损的西夏,面对一个对他恨之入骨的国主李谅祚,他还能顺利与西夏达成联盟,共抗我大宋吗?”
他重重一揖,掷地有声:“陛下,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此计对我大宋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好!
好一个百利而无一害!”
龙椅上的赵煦闻言,眼睛猛地亮了起来,多日来积压的阴郁仿佛一扫而空!
他越琢磨越觉得此计精妙——既不用大宋出兵,也不用耗费粮草,只需派一个使者,便能搅动西夏风云,将所有的风险和代价都转嫁给西夏,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
“韩爱卿真乃国之栋梁!
社稷之臣啊!”
赵煦大喜过望,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身,当即下令:“赏韩琦黄金千两,锦缎百匹,加封太子太保!
此事,便全权交由韩爱卿负责,一应人手、物资,皆可便宜行事!
苏颂即刻擢升为大理寺少卿,出使西夏之事,也由他负责!
务必要让那西夏,乱起来!”
眼见皇帝龙颜大悦,龙椅上的赵煦连喊三声“好”,又当场下旨重赏韩琦,将出使西夏、搅动风云的事全权交其负责——这姿态已然明了,韩丞相此计不仅得圣心,更是成了眼下朝堂的“定海神针”。
方才还为“计策可行性”吵得面红耳赤的群臣,瞬间换了副面孔,纷纷收敛起之前的质疑与争执,潮水般围拢到韩琦身边,你一言我一语,马屁拍得震天响,那变脸的速度,比翻书还要快。
最先改口的便是方才第一个跳出来质疑的御史中丞王岩叟,他此刻早已收起了满脸的凝重,脸上堆着比春日暖阳还要和煦的笑容,凑到韩琦身侧,微微躬着身子,语气里满是敬佩:“韩丞相果然是老成谋国!
方才是下官愚钝,未能看透此计深意,如今想来,丞相这‘驱虎吞狼’之策,简直是神来之笔!
深谋远虑,算无遗策,有您在,实乃我大宋之福,陛下之幸啊!”
说罢,还不忘偷偷瞥了眼龙椅,见皇帝正含笑看着这边,连忙又补了一句:“有丞相主持大局,何愁萧峰不灭,何愁边患不平!”
紧随其后的是户部尚书张方平,他捋着山羊胡,脸上的谄媚几乎要溢出来,声音也拔高了几分,像是要让殿内所有人都听见:“韩丞相此计,堪称千古奇策!
您想啊,萧峰那贼子再勇,一旦陷入西夏内斗的泥潭,必定首尾不能相顾——李谅祚拦他在前,李秋水疑他在后,辽国那边又催他速归,他便是有三头六臂,也架不住这般折腾!
此计一出,陛下从此便可高枕无忧,我大宋的江山,也能安稳无忧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龙八部:在下萧峰,天下第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天龙八部:在下萧峰,天下第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