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经的经穴是中封。在脚的内踝前方,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就是中封穴。这个穴位就像一个‘气血调节阀’,负责调节肝脏气血的流动。要是你感觉下肢有点沉重,或者有疝气这些和肝经气血不畅有关的问题,刺激中封穴,就能让气血流动得更顺畅,减轻这些症状。它能清肝利胆、通利下焦,就像给肝脏的气血管道调整了一下阀门,让气血能按需分配。”
“肝经的合穴是曲泉。你把腿弯起来,在膝盖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就是曲泉穴。曲泉穴就像肝脏的‘补给站’,负责给肝脏提供各种营养和能量。要是你感觉肝肾阴虚,腰膝酸软,或者有生殖系统方面的问题,和肝脏的功能失调有关,按按曲泉穴,就能给肝脏补充点‘能量’,缓解这些症状。它能滋阴益肾、清热利湿、舒经活络,就像给肝脏的‘补给站’装满了物资,让肝脏能更好地工作。”
“再来说说脾经。脾经的井穴是隐白。就在大脚趾的内侧,指甲盖的角上,有个小小的穴位,就是隐白啦。这隐白穴就像脾脏的一个‘小卫士’,专门守护着脾脏的安全。要是你经常无缘无故地流鼻血,或者月经过多,这可能和脾脏的统血功能出问题了有关。这时候就可以掐掐隐白穴。它能健脾统血、清心宁神,就像给脾脏的‘小卫士’加了把劲儿,让它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把血液乖乖地‘管’起来。”
“脾经的荥穴是大都。在脚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前方,赤白肉际处,就是大都穴。这大都穴就像脾脏的一个‘小厨房’,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要是你感觉消化不良,肚子胀胀的,或者食欲不振,按按大都穴,就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让食物能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它能清热利湿、健脾和胃,就像给脾脏的‘小厨房’来了个大清理,让厨师们(脾胃的功能)能更顺畅地工作。”
“脾经的输穴是太白。在脚内侧,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就是太白穴。太白穴就像脾脏的‘大管家’,掌管着脾脏的一切事务。要是你感觉脾虚,身体没力气,老是疲劳,或者大便稀溏,这时候就可以多揉揉太白穴。它能健脾和胃、调中祛湿,就像给脾脏的‘大管家’下了个任务,让它把脾脏的各种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身体也能恢复活力。”
“脾经的经穴是商丘。在脚的内踝前下方凹陷处,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就是商丘穴。这个穴位就像脾脏的一个‘交通岗’,负责指挥脾脏气血的运行。要是你感觉下肢沉重,或者有水肿这些和脾脏气血不畅有关的问题,刺激商丘穴,就能让气血顺利通行,减轻这些症状。它能健脾化湿、通调水道,就像给脾脏的气血交通来了个交通警察,让一切都井然有序。”
“脾经的合穴是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就是阴陵泉穴。阴陵泉穴就像脾脏的一个‘大水库’,负责储存和调节脾脏的气血和水液。要是你感觉湿气重,小便不利,或者膝盖内侧疼,按按阴陵泉穴,就能调节脾脏的水液代谢,让湿气排出体外,缓解这些不舒服的症状。它能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就像给脾脏的‘大水库’合理地开闸放水,让身体的水液和气血都能正常运行。”
“现在讲讲肺经。肺经的井穴是少商。就在大拇指指甲盖外侧边缘的那个地方,就是少商穴。这少商穴就像肺部的一个‘小警钟’,一旦肺部有啥风吹草动,它就会‘响’起来。要是你感觉喉咙肿痛,或者咳嗽得厉害,尤其是刚开始有点感冒症状的时候,这时候就可以掐掐少商穴。它能清热利咽、醒脑开窍,就像给肺部的‘小警钟’拉响警报,提醒身体要注意肺部的问题啦,同时也能缓解喉咙的疼痛。”
“肺经的荥穴是鱼际。你看看自己的手掌,大拇指下面那块厚厚的肉,就是大鱼际。在大鱼际的中点,靠近拇指侧,赤白肉际处,就是鱼际穴。这鱼际穴就像肺部的一个‘肺部加湿器’。要是你感觉肺燥,干咳无痰,或者发热,按按鱼际穴,就能给肺部加点‘水分’,滋润一下。它能清泻肺火、清热凉血、通络止痛,就像给干燥的肺部来了一场及时雨,让肺部能舒服点。”
“肺经的输穴是太渊。在手腕内侧,桡动脉搏动处,就是太渊穴。这太渊穴就像肺部的一个‘肺部脉搏仪’,能反映肺部的气血情况。要是你感觉肺气虚弱,呼吸微弱,或者手腕疼痛,这时候就可以多揉揉太渊穴。它能理肺化痰、通络止咳,就像给肺部的‘脉搏仪’做个检查,然后根据情况调整肺部的气血,让呼吸更顺畅。”
“肺经的经穴是经渠。在手腕内侧,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 寸,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就是经渠穴。这个穴位就像肺部气血通道的一个‘闸’,负责控制气血的流量。要是你感觉咳嗽气喘,或者手臂内侧疼痛,和肺经气血不畅有关,刺激经渠穴,就能调节气血的流量,缓解这些症状。它能宣肺利咽、降逆止咳,就像给肺经的气血通道合理地控制流量,让肺部的气血运行更稳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