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但凡有些城府的,俱知曹昂的奏请有多狠,看似是简单的将陈王宠驱逐出朝堂,实则却暗藏很多玄机。
天子要允了曹昂奏请,真将陈王宠驱逐出朝堂,则必会寒了大批朝臣的心,就因为曹昂讲的话,天子连想都不想便允准了,那日后谁还愿站在天子这边?
但要是不允曹昂奏请,便会使威仪受损,因为曹昂奏请驱逐陈王宠的前提,是其一再殿前失仪,不顾天子威仪,如果陈王宠没有被驱逐的话,这潜在的意思就是天子默许失仪之举,朝纲将渐至崩坏。
此后臣工皆可效仿,以言语试探君心,以举止挑战礼法,天子再难震慑群臣,权柄必日益旁落。
这还不算完呢。
除却天子这边,还涉及到群臣一方,与陈王宠交好的那些,面对这样的态势,同样是要表态的。
他们若力保陈王宠,便坐实了结党之嫌,曹昂正好借机掀起波澜;若袖手旁观,则必分化他们的阵营,使人心开始涣散。
这就是一个阳谋。
叫多数人明知是怎么回事儿,但却不得不陷入其中的困局。
当然在这一境遇下,还存在一个漏洞。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程昱、丁冲、曹洪、曹纯、毛玠、董昭、荀攸……这一道接一道的附议声在大殿内此起彼伏,如同寒潮席卷此间时,殿中原本还在观望的官员们神色骤变,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丞相曹操因病不能入朝时,在局势如此微妙且紧张下,居然会有这般多的人,愿意站出来力挺曹昂!!
这些可都是曹操的亲信啊。
是。
曹昂是曹操嫡长子,曹氏继承人不假,但是在一些场合下,曹昂还是要低调的,不然会引起不小的非议。
这些不止曹昂要注意,追随谯县曹氏的那些同样要注意。
可今日他们却如此高调地支持曹昂,这背后蕴藏的深意就多了,到底是自发的,还是曹操默许的?
不管是哪种情况,所引发的可能都不少啊。
‘一个个就猜吧,不这样,如何能把局彻底搅浑。’
别看曹昂保持着作揖姿态,但是朝堂之上在出现些许嘈杂时,他就知聚在此的其他公卿、列卿、朝臣等,绝大多数是怎样的状态与表情。
这就是权力场。
随时随地的权衡利弊。
但这不就是曹昂所想要的?
对于曹昂而言,因他而掀起的这场风暴,他必须要打倒一批典型代表,陈王宠,伏完,赵温这几个家伙,是必然要离开朝堂的,因为他们太具代表性了,一个代表汉室宗亲,一个代表外戚,一个代表汉室老臣,紧密围绕着他们聚拢了太多群体,甚至还有一批或在明,或在暗的盟友。
只有把他们给打倒了,才能动摇以天子之名聚拢的旧有势力根基,让没有被波及到的感受到震慑与不安。
在这个大背景下,陈王宠,伏完,赵温他们或许不会死,但失势已成定局,与此同时会有一批他们的党羽,如门生,如故吏,如姻亲将会被牵连进来,连带着所属家族都会被曹昂设法除掉。
这是物理意义上的除掉。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不杀领头的几位,反将底下的人大杀一通,这恰是曹昂最狠辣之处,因为这是在杀人诛心!!
面对这样的情况,陈王宠他们会咽下这口气?
必然是不会的。
如此他们肯定会在暗中串联,以寻求合适的机会反扑,而曹昂要的正是他们反扑,只有反扑才能暴露出更多!
反扑的暗流越汹涌,暴露出的破绽便越多。曹昂深知权力的更迭从不靠仁慈完成,而在于精准的计算与冷酷的执行。
他所布之局不在一时得失,而在重塑朝堂秩序的根基。
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
当更深层次的收割要开启,这就不是他要插手去做什么了,而是他的父亲以丞相之姿进行收割了。
这份震慑背后的威仪,只能曹操去展现,旁人断不能染指丝毫,哪怕是曹昂本人也不行,原则性问题是不容商榷的。
‘荀彧,你到底是迟疑了。’
而在这等态势下,曹昂的余光,瞥见荀彧几次探身,但几次都没有起身,曹昂嘴角微微上扬。
显然在这等局势下,荀彧亦是难免要权衡的,不管是因为什么去权衡,这个局都是曹昂他赢了。
因为迟疑本身就是一种选择了!
跟原有时间线上比起来,谯县曹氏有太多的不同,一个是曹昂的强势崛起,一个是曹操提前担任丞相要职,一个是南北之敌皆被击败,一个是谯县曹氏底蕴增强,一个是追随文武增加很多……
恰恰是上述种种变动下,使曹操拥有的底气与倚仗,在无形中也增加许多,而这会带来的变化太多了。
“那个…”
当大殿之内响起一道犹豫之声时,殿内的气氛出现微妙变化,荀彧似失神一般的跪坐在锦垫上,他有些难以置信的看向龙椅上坐着的天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父亲是曹操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的父亲是曹操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