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召开的秩序,或者更为准确的说法,应是节奏,随着执金吾丁冲,城门校尉曹洪不分先后的站出,就在无形间出现了偏差。
跪坐于锦垫的曹昂,观察着龙椅上坐着的刘协,也在留意着大殿内的其他公卿、列卿、朝臣等。
自从曹操出任丞相以来,大朝的格局就一改先前之境,曹操在许坐镇时,这个节奏是由曹操压着的,曹操领军在外时,这个节奏是由荀彧为主,曹氏留许核心为辅镇着的,正是这样使天子的存在感很低,一些想要通过大朝谋势的群体被压,这不管是对天子而言,亦或是对他们来讲,都是很不痛快的。
人为什么会不满足于现状,特别是那些有点倚仗的,却经历着跟他们臆想有差别的,这心中就会滋生不甘甚至怨恨。
根子就在于这个落差。
而因这个落差,就会出现别的想法。
谁谁谁能成,就是运气使然罢了,如果叫我抓住机会的话,那成功的就是我了,只是这种想法又何其可笑。
人是处在现实下的,但心却不是,在这世上要真有那般多如果的话,就不会有那般多不好的事了。
一场各怀心思,各有算计的大朝,在一种局势动荡,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召开,而曹操缺席这场大朝,则代表着过去藏在暗处的涌动得以爆发。
曹昂就是要通过这样失控的大朝,来无声的告诉刘协一个残酷事实,哪怕你是汉室天子不假,但只仗着大义,却无实权的虚君,如果脱离了谯县曹氏的维系,你的话是一文不值的!!
事实上一切如曹昂预料的那样。
当丁冲、曹洪先后向天子禀明所奏,打断了一些人想先通过围堵荀彧,继而将火引到曹昂身上的谋划,就使得一些人坐不住了。
指摘与弹劾丁冲、曹洪的人立刻站了出来,言辞激烈地指责二人僭越职权、扰乱朝纲,然而这像是吹响了号角一般。
不等这些人把话讲完时,得到一些谯县曹氏核心成员的示意,在大殿内的一些大臣就跟着起身反击。
他们讲的话极为巧妙,一边维护丁冲、曹洪的正当性,一边却将矛头引向那些发难者,质问其居心何在,甚至有些则暗指其背后的人。
能够在这大殿内的,别管是隶属于哪一阵营的,无不是历经过许多的精明之辈,他们自是能听懂这弦外之音的。
这就使一些人忍不住站了起来,而令人觉得有趣的,在这些人起身的同时,就又有人跟着起来了。
双方紧密围绕丁冲、曹洪的奏议展开,而在措辞犀利的交锋下,却是将更多的事给攀扯出来。
一时间大殿内唇枪舌剑,暗流汹涌。
而在这等态势下,曹昂始终静坐,神色不动,就好似这一切跟他没有关系一样,哪怕越往后站出的人,有一些开始将矛头指向了自己,但曹昂却没有丝毫的在意,因为自有人站出来为他辩驳。
反观端坐于龙椅之上的刘协,脸色愈发阴沉,指尖深深掐入掌心,一股莫名的怒意在他心头萦绕。
看着殿内的大臣相互攻讦,却无一人向他请示裁决,仿佛这场朝会的主人并非天子,他就像是一个外人一样。
对极度想要掌权亲政,甚至内心已经有些扭曲的刘协而言,这无疑是最大的羞辱。
他渴望权力,渴望建立属于自己的权威,可现实却一次次将他推入无能为力的深渊。
而在这愤怒之下,又何尝没有藏着一丝恐惧啊。
尽管刘协断不会承认的,但他的内心是不会骗人的。
对于今下这种朝局变幻,本该成为众矢之的的荀彧,反倒是成了最不起眼的,而他坐在那单独的席位上,神色平静如深潭止水,仿佛周遭的喧嚣与争执皆与他无关,可是他的心却无比沉重。
因为最让他担心的事终究是发生了。
作为追随曹操的核心之一,他是知晓曹操脾性的,如果还政于天子,在曹操这里还有些可能的话,但在曹昂这里,却是断无可能的事情。
一个不争的事实。
曹昂在中枢的话语权、影响力正在悄然间凝聚,关键是这个凝聚速度还超出了荀彧的预料。
而当程昱起身的那刹,荀彧的瞳孔猛然收缩,指尖在袖中微微颤动,程昱的声音冷峻如铁,字字如刀:“尔等在大朝上如此失仪,置天子威严于何地?眼里可还有律法威仪!!”
话音落下,大殿内骤然一静,一道接一道目光汇聚到程昱身上,但很快就散开了,殿内的气氛跟着转变。
程昱目光如炬,扫视群臣,却并未止步。他缓步向前,声调陡然转厉:“大朝是谈论军政要务所在,不是尔等在此……”
“程昱!!这些话出自汝口,不觉得可笑吗!!”
可不等程昱将话讲完,便有一道冷斥声突兀响起,打断其言。大宗正,陈王宠愤然甩袖起身,但在其起身的那刹,荀彧的心猛然揪紧。
如果今日大朝,有曹操坐镇召开,断不会出现这样的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父亲是曹操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的父亲是曹操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