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司衙门突然来了一个奇怪的客人,身穿绫罗绸缎,满身富贵气,手拿折扇,对看守大门的官差说:“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求见唐大人,目的是助他一臂之力。”
“如果今日不见,以后没有后悔药吃!”
官差把他从头看到脚,眼看他像个读书人,便不敢怠慢,连忙进门去禀报。
“大人,有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年轻人要见您。”
唐风年和福建总兵霍飞正在商量如何招安海盗,突然听见禀报,便决定抽空见一见这位才子。
“请他进来。”
官差遵守规矩,对那位客人进行搜身之后,带进来。
唐风年为了表示自己招贤纳能的态度,站起来招呼陌生客人,邀请客人落座、喝茶。
“请坐,请问高姓大名?”
霍飞则是坐着没动,只用目光打量来者。
来者拱手行礼,看起来充满自信,回答:“鄙人姓高,听说唐大人多次遭受奸臣弹劾、污蔑,本人特来为唐大人解忧、出谋划策。”
唐风年和霍飞不约而同地挑眉,难掩惊讶。
霍飞端起茶盏喝茶,暗忖:你又不当官,你能有什么办法?莫不是跑来吹牛,混吃混喝?这种骗子最多,不知风年是否会上当?
他转头看向唐风年。
唐风年与他对视一眼,暂时不动声色,在心中琢磨:我被弹劾之事,已经传出朝廷,传到民间去了吗?
被弹劾,绝不是什么愉快或者光彩的事。
为了不稀里糊涂被同僚弄死,唐风年一直保持耳目畅通,利用自己的人脉,积极获取京城那边的消息。
比如,同僚用哪些理由弹劾他,他都弄清楚了。
那些理由包括:文武勾结、勾结商贾、违背国策、保藏祸心、贪污受贿、祸国殃民……
面对如此弹劾,唐风年身正不怕影子斜,但真正使他保持镇定的原因,是皇帝的态度。
新帝对他的为官政绩很满意,对他保持信任,把弹劾他的奏折置之不理。
此时此刻,唐风年面对这位姓高的客人,微笑道:“你从何处得知此事?有何妙计?”
高才子流露傲气,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唐大人想安然度过难关,就请消除对我的任何疑心,对我言听计从即可。”
霍飞握拳挡住嘴唇,假装咳嗽,掩饰自己的笑声,暗忖:此人好大的口气!
唐风年流露惊讶,但为了表示尊重,没有发笑。
高才子又趁热打铁,故作高深,说:“唐大人难道没听说过黑衣宰相的故事吗?”
唐风年当然听说过,毕竟那代表最厉害的谋士,也代表最大的野心。
显然,高才子把自己比作黑衣宰相,自鸣得意。
唐风年放下茶盏,故意装糊涂,微笑道:“不管是黑衣还是白衣,请你不要打哑谜,直接说明来意即可。”
高才子自视甚高,生怕自己的妙计被泄露,于是瞥一瞥门外,确定没有外人偷听,然后说:“唐大人需要排除异己,把那些弹劾你的小人通通除掉,使外人畏惧你,杀一儆百,再也不敢造次。”
“至于如何排除异己,在下已有妙计,但暂时不能泄露。”
唐风年的笑容变淡,对这个妙计不感兴趣,反而问:“你听说过严嵩吗?你想学严嵩吗?”
高才子端茶盏的手忽然有些颤抖,不假思索地说:“严嵩乃祸国殃民的奸臣,谁稀罕学那种狗屁东西?”
唐风年与他的眼睛对视,眼神坚定,说:“排除异己就是严嵩的卑劣手段,我也不欲学他。”
高才子听完这话,脸色一阵红一阵青,直接起身告辞。
显然,道不同,不相为谋,是这世间最不可调和的矛盾。
唐风年站起来,目送他,然后长舒一口气,吐出不愉快的气息。
霍飞如同看戏看到大结局,笑着调侃:“风年,刚才那小子挺狂,居然还知晓朝堂之事,你为何不听从他的妙计?”
“难道你不想做内阁首辅吗?”
唐风年摇头,笑容加深,坦坦荡荡地说:“我宁肯做地方官,干些实事。”
霍飞叹气,心怀遗憾,笑道:“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文官才有资格进内阁,像我这种武将想进都进不去。”
唐风年不以为然,说:“内阁官员也不是什么铁饭碗,斗来斗去,前面的倒台,后面的才能上位。”
霍飞突然兴致勃勃,非要跟唐风年来一场辩论,说:“他们固有一死,但活着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能轻易决定地方官的生死,甚至颠倒黑白,冤枉无辜。”
“如果你去掌管他们的大权,我相信你会干得比他们更好。”
唐风年仍旧摇头,笑容淡淡的,头脑清醒,说:“我斗不过他们,恐怕变成垫脚石。”
霍飞拍一下大腿,无奈地叹气,他觉得唐风年最大的毛病就是胆子太小,导致野心也小。
他心想:如果我与风年互换身份,我一定以内阁首辅为目标,用别人的白骨做我的垫脚石,然后竭尽全力,改变这个贪污腐化的朝廷,并且开疆拓土,青史留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小财主招上门女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小财主招上门女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