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
第二天一早,还不到八点,刘国栋就夹着公文包出现在了厂长办公室楼下。
他没有先回自己的采购科办公室,而是径直走向了二楼尽头的厂长办公室。这次去兄弟机修厂出差这么长时间,他脑子里装满了见闻和想法,急需向杨厂长汇报。
而且主要是自己出差这么长时间,必须要在杨厂长面前露露脸,要不然人家再给自己忘了,这干活就要干在明面上,这一点刘国栋可是记在心里的。
厂长办公室的门开着一条缝,里面传来翻阅文件的沙沙声。刘国栋轻轻敲了敲门框。
“是国栋吧?快进来!”杨厂长的声音带着笑意,似乎早就在等他。刘国栋推门进去,只见杨厂长正伏在宽大的办公桌上,对照着物资申请单和库存报表,手里握着一支红蓝铅笔,时不时划上一道。
杨厂长早就知道刘国栋是今天回到厂子里,心里自然是挂念着这个事儿。按照正常的情况下,一大早来找他的人还真不多,没想到一下子就被他猜中了。
“厂长,您这比工人还准点儿。”刘国栋笑着打招呼,顺手将公文包放在旁边的木质沙发上。
他注意到杨厂长杯里的茶见了底,便很自然地拿起墙边柜子上的暖水瓶,走过去给搪瓷茶缸续上热水。
对于杨厂长的态度,刘国栋可谓是拿对方当自己的大树一样对待。
杨厂长可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自己在厂子里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可谓就是杨厂长的一句话。对于这位老大哥,刘国栋不能仗着对方对自己态度好,就恃宠而骄。
“人老了,觉少。心里惦记着你这趟出去的收获,索性早点来等着听汇报。”
杨厂长放下铅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然后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怎么样,机修厂那边,这回又让他们出了多少血?搞到点儿紧俏货没有?” 杨厂长半开玩笑地说,他知道刘国栋作为采购科长,门路广,办法多。
刘国栋没急着坐,而是先从那鼓鼓囊囊的公文包里,小心地拿出一个用油纸包得方正正的小包裹,轻轻放在杨厂长桌上。
“厂长,血没出多少,但弄到点儿好东西。这是他们机修厂实验室小批量试制的特种润滑脂样品,据说是给矿上重型设备用的,耐高温抗极压,性能比市面上的普通货色强一大截。
我磨了他们技术科长好几天,才弄来这么一点,您看咱们厂里那些老设备的关键部位,比如大型冲床的主轴,能不能用上这个试试?说不定能延长大修周期。”
刘国栋为了这点东西,可谓是费尽心思,而且弄这东西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不敢大声张扬,生怕这机修厂拿这个东西。就。觉得自己有了谈判的筹码,将刘国栋给拿捏住。
杨厂长眼睛一亮,立刻坐直了身子,像看到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打开油纸包,用手指蘸了点乌黑油亮的润滑脂,仔细捻了捻,又凑近闻了闻。“好东西!这细腻度,这粘附性!国栋啊,你这可是弄到真经了!这东西要是验证效果好,可比多进几吨普通机油管用得多!” 他脸上满是赞许,小心地把油纸包重新包好。
“厂长,这东西好是好,但价格也贵。不过,我这次去,最大的收获倒不是这罐样品。”刘国栋这才在杨厂长对面坐下,身体微微前倾,进入了汇报状态。
“哦?说说看。”杨厂长也向前倾了倾身体,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我这次跟着他们的采购员跑了几天流程,发现他们在供应链管理上,确实有独到之处。”刘国栋条理清晰地说,“首先,他们建立了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详细评估档案,不只是看价格,还把供货稳定性、质量波动、甚至对方厂子的财务状况都纳入考核,定期评分,优胜劣汰。这样就从源头上减少了很多风险。”
杨厂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嗯,这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以前太依赖老关系和老渠道了。”
“对!”刘国栋得到认同,语气更坚定了些,“其次,他们的库存周转率比我们高不少。我仔细研究了,他们不是简单追求低库存,而是和几家核心供应商建立了深度协同,信息共享,甚至让对方的管理人员参与他们的生产计划制定,实现小批量、多频次的精准配送。这样,他们库房里基本没有积压超过三个月的呆滞料,资金占用少,场地也节省。”
刘国栋边说,边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翻开几页,上面是他用钢笔工整记录的要点和数据对比。“厂长,这是我了解到的一些具体数据和他们的操作模式,可能不完全准确,但大致思路应该没错。”
刘国栋在机修厂这几天可不是光喝酒了,这种学习上的确定问题,刘国栋也是拼命的拿本儿往上记,而且闲的时候也经常总结。刘国栋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对于采购方面,他就是一个小白。
唉,小白不要紧,重点是要学习。干中学,干中学。刘国栋也觉得这句话说得十分不错,况且厂子里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自己面前,刘国栋也一点都不客气,直接拿来照抄照搬。完全没有心理负担,反正是交流学习嘛,我觉得你的好,那就是我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带着娄晓娥提前躺平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合院:带着娄晓娥提前躺平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