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2章:实习听到这话,阎立德不由得抚掌大笑。
“哈哈哈,知我者,怀仁也!”
这几年阎立德可以说是一直都在庄子上,与李复之间关系甚好,在这边,他也能放下长安官场上的拘谨,一门心思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要说阎立德喜欢什么,老阎家的传承了,不然阎立德兄弟俩也不能一个是工部尚书,一个是匠作大匠。
“不瞒你说,接到旨意那一刻,我这心里头,就跟点了燎原火似的,高兴啊。”
李复面带微笑。
“可不是,这可不是咱们庄子上小打小闹了。”
“啧。”阎立德不由得啧了一声。
“小打小闹?”
“怀仁,你的眼界真是不低啊,这庄子上,不管是书院还是行宫,可都是规模宏大,可算不得小打小闹了。”
算算这庄子上,从一无所有到今日,也有十载春秋了。
真算不得小工程。
但是如果说朝廷在龙首原上修宫殿,那的确是庄子上比不了的,若说规模宏大,可能十年都不一定能完全修完。
“跟龙首原上的新宫殿比起来,庄子上的这些,的确算是小打小闹了,老阎,你想想,如今大唐是个什么模样,朝廷为什么要修新的宫殿,单纯只是陛下住的不舒服了,恐怕朝臣们也不会同意陛下下旨去修宫殿。”
李复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自己的脸。
“咱们大唐人,对得起自己,如今国家强盛了,要脸。”
“在大多数人心里,朝廷的脸面可比陛下住的舒服不舒服重要多了。”
阎立德听着这话,脸上的表情十分精彩,只不过,这话的内容倒是不令人惊奇,令人觉得有趣的是.......
“怀仁,你这语气,跟谁学的?”
“多少有点.....”
李复哈哈一笑。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龙首原上修新的行宫,那就是要修一座配得上万国来朝的大唐的新宫阙啊!”
阎立德微微颔首。
“嗯,是这个道理。”
“那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李复问道。
说起这个,阎立德兴致更高。
“我们兄弟仨也研究过了.......”
“你书房里的舆图呢?”
李复闻言,起身走到架子边上,在架子上挂着的地图上翻找几次,而后将长安城的地形图翻了下来。
阎立德来到地图前,打量一番。
“就这里,这里是龙首原最高的地方。”
“我们仨商议着,主殿必须建造在这里,借地势之利,殿基须高出地面数丈,前设漫长的龙尾道,陛下升殿御极之时,俯瞰百官如蚁,远眺长安如画,这是何等的威仪!何等的胸襟!”
阎立德一边说着一边在图纸上比划着。
“还有这里,借助原本有的凹地,挖池,要挖的比曲江池还要大!引水入宫,营造蓬莱意境,当然也不仅是为景致,更是为了宫中防火,冬夏调整温湿。”
“妙!实在是妙!”李复连连点头,由衷赞叹。
即便是知道阎家兄弟主持修建的大明宫,但是当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阎立德做设想,还是有种不一样的感觉。
毕竟,后世的大明宫,人们也只能仅凭遗址去猜想它有多么的规模宏大,有多么的震撼。
最后再复制个丹凤门做个景点,把原先的城门坑道包裹起来,收费参观........
这下好了,说不定有生之年,不用掏钱买门票,也能看到完整的瑰丽的大明宫。
“依势而建,规制与灵性兼具,老阎,此宫若成,必是千古杰作,当载入史册。”
得到李复的肯定,阎立德更是兴奋。
“旨意下来,老三就已经开始统筹物料了,整个匠作监都忙起来了。”
阎立德所说的老三,就是阎立本,他还有个弟弟阎立行,如今在少府监。
“名垂青史不敢想。”阎立德神色认真起来,“但求无愧于心,不负陛下重托,让后世之人,看到这些殿宇,便能想见我贞观朝的气象!”
“我得抓紧时间,将图纸给绘制详细,等到来年开春,就要动工了。”
明年一开春,只是拾掇龙首原那片地方,就得耗费好些时日。
加上原先存在的宫殿,还要再次翻新修整,并且要融入到后续的宫殿群当中,这图纸,就要更仔细思量了。
“今日与你聊过之后,我就要赶紧回长安了。”
“连带着家眷,也要回到长安去住,往后的时日,都要泡在龙首原上咯。”
阎立德要画图,肯定是要带着一大帮人到龙首原上去,仔细再勘探一遍才行。
李复笑道:“这活儿可比在庄子上辛苦多了,日后要是有什么需要庄子上这边出力出人的,你尽管开口,别的没有,人还是有的,你知道的,咱们庄子上折腾了这么多年,干活的可都成了经验老到的师傅了。”
“不过有一说一,得算工钱。”
朝廷要修建宫殿,动辄就是征调几万人,让户部掏钱,户部可没这么大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