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丞曹寅捧着文书疾步穿过回廊,额角沁着细密的汗珠,在都尉衙署前险些与正要出门的赵空撞个满怀。曹寅身着深青色官袍,腰间革带束得一丝不苟,此刻却因匆忙而略显凌乱。
“都尉!太守他——“曹寅气息未定,将手中简牍递上,“今晨侍卫叩门不应,破门而入只见卧榻整齐,案头留书一封!“
赵空今日未着甲胄,仅一身玄色劲装,外罩鸦青缯袍,闻言挑眉接过简牍。但见上面铁画银钩八字:“伏牛山行,勿寻。“他指尖摩挲着未干的墨迹,忽然朗声大笑,惊起檐下栖鸟。
曹寅愕然:“都尉何故发笑?太守孤身入虎穴,若有不测...“
“我这位兄长啊。“赵空将简牍收入袖中,眼底笑意未散,“当年在嵩山被三大宗师围困时尚且谈酒论剑,如今去会个丧家之犬般的张曼成,倒让你们慌成这样。“他挥手掸去肩头落英,腰间铜铃在秋风里叮当作响,“传令各营,严守关隘,没有我的将令,一兵一卒不得擅动。“
“可伏牛山毕竟有数千太平道众...“
赵空眸光一凝,笑意仍在,语气却沉了几分:“曹郡丞,你以为我兄长是谁?“不待回答,他已转身离去,铃声渐远,唯余一语飘来,“他想做什么,就让他去罢。“
此时孙宇已行至伏牛山深处。
褪去玄色官袍,换作一袭青布直裰,腰间悬着寻常铁剑,若非眉宇间那股凛然之气,倒似个游学的士子。山道愈行愈窄,秋霜打白的茅草高及人腰,他拨开草丛,隐约可见草叶间干涸的血迹,应是前些时日清剿时留下的痕迹。
转过山坳,刺鼻的腐臭扑面而来。溪涧旁歪斜着数十顶草棚,以树枝和破布勉强搭成,难御风寒。一个老妪蜷在漏风的草席上,怀中幼儿吮吸着干瘪的乳房,发出微弱的啼哭。几个面黄肌瘦的汉子正用石刀剐削树皮,不远处石锅里翻滚着草根与观音土混煮的糊羹,散发出怪异的气味。
“新来的?“有个独目老汉哑声问道,枯手指向岩洞,“去那边领粥。“
所谓粥,不过是浑浊的溪水漂着几片发黄的菜叶。分食的妇人眼神空洞,将木勺递来时,腕骨凸起如刀锋。孙宇接过陶碗,指尖触及冰凉的粥水,目光扫过众人菜色的面容,忽然想起月前查封的太平道粮仓里,那些发霉的粟米堆积如山,足够这些人吃上三年。
“看你不像饿饭的。“独目老汉凑近打量,浑浊的独眼透着审视,“是来投张大帅的?“
孙宇垂目看着碗中倒影:“寻个故人。“
“往黑龙潭去。“老汉咧嘴露出稀疏的黄牙,“大帅每日晌午都在潭边祭天。“
***
日头偏西时,孙宇在黑龙潭边见到了张曼成。
潭水幽深,古松虬枝盘结。昔日威震荆襄的“神上使“,如今披着破旧葛袍,发间尽是霜色,正将采来的野菊一朵朵撒入潭水。听闻脚步声,他头也不回:“若是赵空派来的,取首级去便是。“
“故人来访,何必喊打喊杀。“
张曼成猛然转身,待看清来人面容,手中野菊簌簌落进潭水:“孙...太守?“他踉跄退后半步,苦笑道,“是了,该称孙府君。孤身前来,不怕曼成挟怨报复?“
孙宇踱至潭边,望着水中倒影:“若怕,就不会来。“随手将路上摘的野果放在青石上,“尝尝,比树皮可口些。“
二人相对无言。秋风卷着残菊掠过水面,惊起寒鸦数点,啼声凄厉。
“看见山道上那些饿殍了?“张曼成忽然开口,枯瘦的手指紧握袍袖,指节发白,“他们原本都是安分农户,春耕秋收,缴纳赋税。若不是朝廷苛政、豪强兼并,何至于跟着张某造反?“
孙宇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油纸包着的麦饼递过去:“所以你就带着他们吃草根树皮?让妇孺冻死在山野?“
张曼成怔怔接过麦饼,忽然狠狠掷在地上:“惺惺作态!你们这些官宦子弟,怎知百姓疾苦!“话音未落,腹中雷鸣骤起,苍老的面皮涨得通红。
孙宇俯身拾起麦饼,拍去尘土,自己先咬了一口:“建宁三年,颍川大旱,蝗虫过境,我家田产尽数典当,也吃过三个月观音土。“他将剩下的饼递回去,目光平静,“饱腹方能论道。“
暮色渐浓,潭水泛起寒意。张曼成终是接过麦饼,就着苦涩的野菊茶艰难吞咽。远处传来孩童啼哭,他动作微滞,饼屑从指缝簌簌落下。
“某...对不起这些乡亲。“他声音嘶哑,肩背佝偻,再不见当年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豪气。
“现在说这些已无意义。“孙宇负手望向暮霭沉沉的远山,天际最后一抹霞光映在他侧脸,“给你两条路:带着愿意归乡的百姓下山,南阳府开仓放粮,既往不咎。负隅顽抗...“他转身凝视对方,眼神锐利如刀,“三日后,赵空的铁骑会踏平伏牛山。“
张曼成攥紧半块麦饼,指节发白:“为何不现在就杀我?提着张某首级回宛城,可是大功一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流华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