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家并非拿钱购买,而是用小麦、稻米换,一斤兑换十斤红薯或者土豆。
双方皆大欢喜,谈不上谁吃亏。
社员们可以多得些粮食。对于知青们来说,自然更愿意吃细粮。
这件事情进行的悄无声息,王满银不知道白明川是否听说。不过以对方的为人,就算听说了也会装作不知道。
到底寒冬过去了,随着温度升高,东拉河里的冰雪终于开始消融,最后形成不小的春汛。
和去年一样,王满银趁着晚上没人,悄悄往里边放了上百斤鱼。
如此操作,他已经非常熟练了。
单单去年,王满银就放过十多次鱼,重量超过一千斤。
这数量看似不少,但如果平均到几十里的东拉河中,真的不算多。另外,沿途还有很多条支流的。
也因此,去年除了最初那段时间引起不小的轰动外,后来两岸村子的社员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们都接受了刘向阳的推测……鱼群就是从无定河里游过来的。
而事实上,也的确有一部分鱼逆流而上,毛蛋从河里捉到的那只老鳖就是证据。
发现东拉河里过鱼后,村里人再次全体出动。
一个个提着网兜在岸边蹲守着,连王满银也不例外。
忙乎一中午,捉了三四条鲫鱼。
也正是采取这样的方式,自家隔三差五才能吃到鱼汤。
除了东拉河外,王满银也顺势往土坝围堰里放了些鱼苗。根据去年的经验,这里边也可以短暂养鱼的。
只是夏季经常遭遇暴雨,大量鱼群会顺着泄洪通道逃走。
谢工绘制图纸时,曾经提到过这个问题。
随着后期东山峁淤地坝增多,可以将整个东山峁的主沟支沟全部拦截。没有大量泥沙注入,下游第一道坝体围堰里的水流就会变得清澈,如果再在泄洪通道里加装一道铁闸门拦网的话,就可以当成水塘使用。
这个真的来日方长了,三五年内不一定能够实现。
东拉河春汛结束,天气真正开始转暖,王满银也将购买猪仔提上日程,结果他连去两次黑市都没见到。
问过郭逵娃才知道,最近一段时间猪仔特别抢手。
基本上刚出现,就会被人买走。
王满银给兰花商量一下,决定请假去米家镇一趟。那里集市热闹,卖猪仔的应该更多。
这次倒顺利买来,只是价格比预想的高出不少。
王满银去年曾买了头十几斤的猪仔,花费10块钱。
今年的猪仔不过六斤多重,卖家就敢喊七块。
怕等到三月份更贵,他还是硬着头皮买了三头。
没错,王满银直接买了三头猪仔。
一头自家养着,另外一头是给老岳父家买的。准备先放自家猪圈里养几天,等天气彻底暖和时再让少安捉回去。
至于最后一头母猪崽,王满银准备养在空间当中。和去年一样,过几个月杀了吃肉。
空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养猪实在太可惜了。
去年杀猪得了上百斤腊肉,他断断续续往外拿,现在已经所剩不多,而且看上去并没有发生变质。
王满银在后世网上曾看过收腊肉的视频,据说能保存三五年都不会坏,不过他没打算这么做。那种臭臭长毛的腊肉,自己实在不敢吃。
猪仔买回来,王满银照例是挖蚯蚓煮熟喂养。
自家土粪前不久只上交了一半,里边蚯蚓绝对管够。
***
进入三月,距离兰花的预产期没几天了。
王满银也愈发小心起来,另外还有几分忐忑不安。
第一次当爹,实在没有经验。
直到某天中午……自己刚吃过饭,就见少安急急忙忙骑着自行车出现。
“姐夫,赶紧跟我去公社,我姐要生了。现在在卫生院,郭婶子帮忙招呼着呢!”
“啥……哦!”王满银回答一声,手忙脚乱锁好窑门。
随即,坐上车子。
现在很多婆姨生孩子都是直接喊接生婆到家里,王满银当然没有这样的想法。他早交代过兰花,有啥不舒服第一时间去卫生院。
说是要生,结果等到下午四五点,兰花那边依然没啥动静。
按照大夫的吩咐,王满银只好搀扶着婆姨在卫生院院内转悠。
兰花倒是想回家等待,被他拒绝了。
罐子村虽然距离卫生院不远,但万一晚上有个啥情况,不一定来得及。
天快黑时,没等少安去饭店买饭,郭婶子已经送来稀饭和玉米窝窝。
这一年多时间,在王满银的刻意维持下,郭主任两口子也把他们当成晚辈看待。平时供销社有什么福利,总要给王满银留一些。
匆匆吃过饭后,王满银拜托郭婶子暂时帮忙照看兰花,自己则把少安送回罐子村。
家里开着代销点,晚上同样也需要有人守着。
只是自己不回家的话,少安肯定会被大黄肯定拦在门外面。
到村头,王满银先让小舅子回双水村一趟,省得老岳父他们担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