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全部捉上岸,王连顺又开始指挥着众人分成几处。按照之前的计划,社员连带知青们就要分出一百多条,另外还要给公社留一些。
就像王满银之前说的,今年二队能够顺利种稻养鱼,和公社支持是离不开的。
现在有了收获,自然要表示一番。
将两波鱼留好,接下来剩余的六七百条,才是卖给供销社和胡永州的。
胡永州早往手扶拖拉机车斗里铺了塑料布,里边加有不少水。等几百条草鱼称过重放入其中后,他便急冲冲带人离开。
即使如此,估计赶回县城也要死掉不少。
好在他早联系好客户,倒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至于刘庆立则弄了二百条草鱼,有四百多斤重。
虽然是同一批鱼,但是卖给两个客户的价格却不一样。供销社给的五毛钱一斤,胡永州却按七毛一斤收的。
对于,他虽然心里不平衡,却很有些无奈。单凭供销社这个牌子,少两毛钱的差价真不算什么。
自己能收这么多鱼,其实也算从供销社手缝里捡漏了。
今天卖出近两千斤草鱼,二队账面收入稳稳当当突破千元。虽然这钱还没到手,但王连顺依然乐的合不拢嘴。
二队今年支出不少,其中手扶拖拉机是大头,一下干掉三千多块。
但收入也不少,单单卖鱼一项就挣了上千块。另有十几号劳力外出搞副业,再加上出租手扶拖拉机……从十月份到年底两个多月,队里又有一千六七百块进账。
算起来,将手扶拖拉机钱挣一多半了。
只要明年不出什么意外,王连顺有信心让二队大变摸样。
等刘庆立和胡永州离开,众人都兴奋起来。
王连顺也知道大家期待什么,当即开口道:“鱼离不开水太久,一个一个称太麻烦,也不好剁开分。咱们干脆和之前分羊肉一样,抓阄!每家分两条!”
对此,社员们没啥说的。
其实这样分最公平。如果分到小的,只能怪自己手气不好。
王满银抓了个28号,算处在中间位置。
分了鱼后,大家都没敢耽搁,赶忙放入自家水桶里养着。
其实王满银知道南方有一种神奇的工艺叫弓鱼。它用绳子穿过鱼鼻孔扎牢,另一端绑在鱼肛门下,放入活水中催吐。
过段时间再把绳子收紧,将鱼弯曲成拱形,这样不但可以去除腥气,还能够让鱼类离水存活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
不过他只在网上看过视频,并无实际操作经验,所以就没有冲其他人显摆。
每家除了两条大鱼外,还分有零星的几斤小鱼。
单单这些,就让不少人家过个富裕年了。
另外刘向阳作为知青们的代表,也分了四条草鱼,外带不少小鱼。
这让他泛起愁来:现在距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呢,根本没办法养这么长时间。
不过这些是大家的共同财产,他没权利另外处理。
想了想,干脆暂时放在大水缸里边养着。等啥时候死了,就只能晒成腌鱼了。
另外水塘里的鱼捉完,接下来刘向阳不用再负责看守。
现在晚上零下四五度,虽然他守夜时生着火,但是草棚子隔热效果太差,后半夜总是冻醒。从今天起,倒可以回村睡个安生觉了。
二队社员们今天喜气洋洋,一队众人自然很是羡慕。
人怕对比,队和队之间也如此。
要说罐子村两个队,人口田地各方面差不多。以前大家都是烂怂,谁也不比谁好到哪里去。
不过从今年开春修土坝起,二队的日子明显好起来了。
单单是分粮,到目前为止,二队就比一队多分二十几斤,而且分了不少好粮食。
虽说因为天气干旱原因,一队不少川地没浇上水才造成的减产。但是为什么人家没减产?
另外二队前些日子还分了莲藕,现在又分鱼……
反观一队这边,不但原地踏步,日子还越过越烂怂。
王满军动不动溜沟子赵建海,最后落得啥也不啥。如此明显的对比,社员们心里能愿意吗?
这还没回村呢,已经有人开始叽咕着换队长了。
王满银回家前,又从其他社员手中多买了一条草鱼。
他打算自家留一条外,剩余两条分别给老岳父和郭主任家送去。
虽然刚刚刘庆立拉走两车鱼,现在供销社肯定不缺。但是人家不缺,自己不能不送,心意还是要表示到位。
至于分得的几斤小鱼,他刚开始打算油炸,继而又打消主意。
油炸焦鱼的香味实在太冲鼻子,即使晚上刮北风也会被人闻到,不如暂时养在水缸里,等过年再说。
令王满银没想到,自己刚到家没多久,就有两个不速之客登门。为首的是石圪节黑市的管事人郭逵娃,旁边跟着东子。
经过上次的事情后,对方显得非常恭敬,满脸笑意递烟打招呼。
伸手不打笑脸人。
摸不清对方来意前,王满银没有翻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