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垢敏感的发现丈夫的心思,手上用力握着他的手,道:“二哥,五郞现在是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才说得实话,我们是一家人!不要任性,听五郞说完。”
听到这话,李智云当然不能等着李世民道歉的话先说出来,于是抢先道:“二哥,能听小弟的吧?如果能听,小弟保姐姐身体康健,再享寿50年!”
一听这话,李世民又忍不住想站起来,被长孙拉扯一下,才没有成功。
李智云回想了一下,史书记载,李世民登基的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时,已有七子十一女,分别是:
长子李承乾,生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嫡长子,生母长孙皇后,武德九年封太子;
次子李宽,生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生母不详,武德三年过继给李世民五弟李智云为嗣,此时已经夭折;
三子李恪,生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生母杨妃(隋炀帝之女),武德三年封长沙郡王,武德八年改封汉中郡王;
四子李泰,生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嫡次子,生母长孙皇后,出生即被封为宜都郡王,武德四年三月进封卫王,加授上柱国;
五子李佑,估计生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生母阴妃,武德八年封宜阳郡王;
六子李愔,估计生于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生母杨妃;
七子李恽,估计生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生母王氏;
长女襄城公主,估计生于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左右,生母不详,后下嫁萧瑀长子萧锐;之所以对襄城的出生日期如此估计,是因为后人赞誉和政公主时提到“平阳起娘子之军於司竹,襄城行匹庶之礼於宋公,常乐匡复之师於武后,皆前古之所未有。”
其中的平阳是指李渊三女平阳昭公主,李渊在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起兵时,平阳滞留长安,后至鄠县(陕西省户县,今西安市鄠邑区)李家庄园募集兵壮,响应父亲,后连续击败隋军,不断壮大,声震关中,因百姓称平阳为“李娘子”,故把其所率军队称为“娘子军”,所以有“平阳起娘子之军於司竹”之说。“司竹”指的是今陕西省周至县司竹镇,与当时的鄠县紧邻(甚至可以说当时的行政区域就是一体的)。
而平阳起兵时,襄城既然已经可以行礼了,就应该是已经懂事了,至少三四岁以上,最多五岁;考虑到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的年龄和当时的婚配年龄(李世民十六岁娶长孙为正妻),襄城的出生日期不会早于公元613年,其母估计是李世民的侍女之类。
二女汝南公主,估计生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生母不详,估计卒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6年);
三女南平公主,估计生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生母不详,贞观十一年(637年)嫁给南城县男王敬直。王敬直受累于太子李承乾谋反,夫妻离婚。南平公主改嫁刘玄意。
四女遂安公主,估计生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生母不详,后嫁给陈国公窦抗的孙子、信都县男窦逵。窦逵去世后,再嫁千牛备身王大礼。
五女长乐公主,名李丽质,生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嫡长女,生母长孙皇后;
六女豫章公主,母下嫔,难产死,长孙皇后抚养长大,李世民视同嫡女,贞观年间,下嫁唐俭之子唐善识。
七女巴陵公主,生母不详,其夫柴令武是柴绍与平阳公主之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与高阳公主、房遗爱一同谋反,被赐死,她丈夫也一起被赐死;
八女普安公主,生母不详,后下嫁史仁表(史仁表是唐朝建立前归顺李氏家族的突厥将军史大奈的儿子);
九女东阳公主,生母不详,后下嫁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之长子高履行;
十女临川公主,生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生母韦贵妃,贞观十五年(641年)封为临川郡公主,出嫁谯郡襄公周道务;
十一女清河公主,名李敬,字德贤,生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生母不详,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嫁给卢国公程知节之子程处亮,时年十岁。
后续的其他妃生子女不说,历史上的长孙皇后还会在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六月生嫡三子李治(唐高宗),(估计)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末生嫡次女城阳公主,(估计)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生嫡三女晋阳公主(李明达,小句兕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生嫡四女新城公主,可以说是以病疾之身不停的在为李世民生儿育女,耗尽了心血,最终于贞观十年六月己卯(公元636年7月28日)崩逝于立政殿,年仅三十六岁,谥号文德皇后。
想到这里,李智云不禁有些古怪的感觉,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接受了自己的建议,不再继续生孩子,那三个公主也就算了,可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也没了,岂不是又改变了一下历史?当然,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自己的出现,现在连历史上的渭水之盟都没了,有他这个“神人”降世,以后的大唐只会更加精彩,少了个懦弱的唐高宗更好,起码没有了武则天覆唐灭李一事了,对这个社会的良好发展是有利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之楚王之治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唐之楚王之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