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讯”遭遇做空风暴、整个“风华投资”都高度紧张地参与应对的那段非常时期,作为公司新晋分析师的韩雪,虽然没有资格参与最核心的决策,但她全程以极高的投入度参与了大量的辅助性工作。她被分配在舆情监控和分析小组,负责24小时轮班,密切追踪全球主要财经媒体、社交网络和投资论坛上关于“千讯”和“风华系”的所有动态和信息,及时整理汇总;她需要仔细研读那份冗长而晦涩的做空报告,利用自己所学和团队讨论,试图找出其逻辑上的漏洞、数据引用上的不实之处;她还协助投资经理们准备澄清公告中需要用到的部分背景数据和对比材料,常常工作到深夜。
这段高强度、高压力的实战经历,让她得以近距离观察和体验一场真实的、惊心动魄的资本市场博弈,亲眼看到谣言如何产生、恐慌如何蔓延、信心如何被摧毁,又如何通过精准有力的反击得以重建。这个过程,远比她在商学院里读过的任何案例都更加生动、复杂和深刻。她看到了韩风和方婷在危机中的沉着与决断,看到了腾化马团队的专业与坚韧,也看到了资本市场的冷酷与无常。这一切,都让她如同海绵吸水般飞速地成长,对投资的风险、对市场的敬畏、对价值的理解,都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
风波彻底平息之后,在部门的复盘总结会上,方婷通过视频连线,特别对韩雪在此次危机应对中表现出的责任心、细致度和快速学习能力提出了口头表扬。这让韩雪备受鼓舞。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方婷随后交给了她一个全新的、更具挑战性的任务——独立负责一个早期科技项目的初步尽职调查,并最终提交是否进行天使轮投资的建议。
这个名为“云帆科技”的初创公司,专注于为企业提供基于云端的、模块化的SaaS(软件即服务)管理工具,创始团队是几位从海外知名大学和科技公司归国的博士,技术背景非常亮眼,但产品尚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功能不完善,市场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商业模式也还在探索中。这类项目通常风险极高,九死一生,但一旦成功,回报也可能极其惊人,正适合用来锻炼新人的独立判断能力、行业研究深度和风险承受意识。
面对这个来之不易的独立负责项目的机会,韩雪没有丝毫的畏难情绪,反而激发出了强烈的斗志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她全身心地扎了进去,不再仅仅满足于阅读公司提供的商业计划书和二手行业研究报告。她主动通过预约,亲自去拜访了“云帆科技”列出的几家潜在目标客户,与他们的IT部门负责人或业务主管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企业管理中遇到的实际痛点、现有的解决方案有哪些不足、以及对于“云帆”所构想的产品是否有真实的付费意愿和预算;她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和对比了国内外同类SaaS企业,如 Salesforce、Workday(化名)等的发展路径、关键成功要素和不同阶段的估值模型;她甚至还主动要求,“云帆科技”提供了一个测试环境的账号,她利用业余时间,亲自上手操作和体验其尚显粗糙的测试版软件,从最终用户的角度去感受产品的优劣势。
在这个过程中,她凭借着自己的细致和敏感,发现了一些在最初光鲜的商业计划书中未曾被充分披露或重视的细节问题:创始团队确实技术实力雄厚,拥有多项专利,但他们几乎全部是技术背景出身,对于如何构建销售体系、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如何管理与客户的关系,显得缺乏经验和清晰的思路;产品所依托的技术架构和理念非常先进,瞄准的是未来趋势,但当前的用户界面设计却不够友好,操作流程繁琐,学习成本较高,可能会影响初期用户的采纳意愿;他们选择的目标市场看似是规模巨大的企业服务蓝海,但切入点不够精准和聚焦,是试图做一个“大而全”的平台,还是先从解决某个特定行业的某个具体痛点入手,战略上显得有些模糊。
韩雪没有因为发现这些问题就轻易地给项目判“死刑”,也没有盲目相信创始团队关于“技术领先就能解决一切”的乐观预期。她带着这些经过自己实地调研和思考后得出的具体问题,再次与“云帆科技”的几位创始人安排了一次深度沟通会议。在会议上,她没有咄咄逼人地质疑,而是以请教和探讨的方式,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和引发的思考坦诚地提了出来,并基于自己对国内外SaaS市场的研究,给出了一些关于如何更精准地进行市场定位、如何优化初期产品功能聚焦、以及如何搭建早期销售体系的初步建议。她的这种专业、认真和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沟通方式,反而赢得了这群心高气傲的技术天才们的尊重和认真对待,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而富有建设性。
最终,她提交的这份独立完成的投资建议报告,没有像很多新手那样,简单地给出一个“建议投资”或“建议否决”的非黑即白的结论。而是用大量篇幅,客观、中立地详细剖析了“云帆科技”项目本身存在的核心优势(技术壁垒、团队潜力、市场空间)、明显的劣势(商业化能力弱、产品体验待完善)、潜在的发展机会(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以及面临的严峻风险(竞争激烈、资金消耗快、市场教育成本高)。在此基础上,她创造性
喜欢穿越60年代,我靠捡漏成了首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60年代,我靠捡漏成了首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