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争端,沈辞没有离开,坐在教室后排听柳先生讲《女诫》 。讲到“夫者,天也”时,柳先生顿了顿,拿起案头那本谢道韫批注的《女诫》:“不过前朝谢道韫先生批注说,‘天有阴晴,夫有贤愚,女子当有识见,方能辨是非’ 。就像咱们学算术,不是为了帮夫君算账,是为了自己能看清账目,不被人骗 。”
女童们似懂非懂地点头,陈丫丫举手问道:“柳先生,我学会算术,是不是就能帮娘算清楚卖菜的钱了?”柳先生笑着点头:“当然能,不仅能算清楚卖菜的钱,还能算清楚自家田地里能收多少粮食 。”
正午休息时,沈辞把柳先生和林婉叫到院子里:“今日之事,二位处理得很好 。只是张明珠身份特殊,往后她若再犯错,不必顾忌张老爷,按规矩处置即可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两本册子,“这是我根据现代……根据古籍改编的算术课本和女红图谱,算术里加了丈量土地、计算收成的实用内容,女红图谱里有新式绣样,你们看看是否合用 。”
林婉翻开算术课本,看到“亩产量计算法”时眼前一亮:“大人,这个太实用了!青溪县百姓最关心收成,孩子们学会了,还能教给家里人 。”柳先生接过女红图谱,见上面的绣样不仅有传统花鸟,还有水车、耕牛的图案,不禁赞叹:“这些绣样新颖,孩子们绣出来,说不定还能卖个好价钱 。”
沈辞嘴角勾起一抹浅笑,这正是他的打算——用实用的知识让百姓看到女学的价值,比空讲大道理有用得多 。他刚要开口,就见周先生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大人,州府送来急信,说礼部要派官员来考察女学,三日后就到 。”
“礼部考察?”沈辞接过纸条,眼底闪过一丝精光 。他想起前几日王御史回京时说的话,看来朝廷是想把青溪县的女学作为范例推广 。“周先生,你立刻去准备女学的办学册子,把女童的入学人数、课程设置、百姓反馈都整理出来 。柳先生,林姑娘,这三日你们多准备些孩子们的作业和绣品,到时展示给考察官员看 。”
众人领命而去,沈辞站在慧贤堂的院子里,望着教室里认真读书的女童,手指轻轻敲击着腰间的玉佩 。他忽然想起张老爷今早的反常,张老爷向来趋炎附势,如今突然送孙女来上学,定是听到了礼部考察的风声,想借此讨好自己 。
“赵武,你去查一下,张老爷最近和哪些人来往密切 。”沈辞语气平淡,“尤其是和州府的人,一有消息立刻回报 。”赵武应声离去,沈辞转身走进教室,陈丫丫正趴在桌上写算术题,见他进来,连忙举起本子:“沈大人,我算出来了,一亩地能收三百斤粮食!”
沈辞凑过去看,本子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算得准确 。他摸了摸陈丫丫的头:“算得很好 。等你学会了,就教给你娘,帮她算清楚自家的收成 。”陈丫丫用力点头,眼里闪着光,那是对知识的渴望,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
傍晚时分,慧贤堂的女童陆续被家长接走 。张明珠的管家来接她时,她正蹲在院子里帮陈丫丫缝补布包 。“小姐,该回府了 。”管家低声催促,张明珠却摇摇头:“我把布包缝好再走,早上我不该扯破她的布包 。”
沈辞站在阶上,看着这一幕,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知道,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慧贤堂的书声不停,这小小的院落里,终会开出改变时代的花 。
回到府中,沈辞立刻写下《青溪县女学办学疏》,详细阐述了女学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成效,尤其强调了“实用教学”——女童学算术能帮家里算账,学女红能靠手艺赚钱,学经义能明辨是非 。他写完后,让赵武连夜送往州府,交给林按察使 。
烛火摇曳中,沈辞翻开案头的《靖安州学堂发展策》,在“女学推广计划”下面添了一行字:“以实用立本,以成效说话,借朝廷之力,推靖安新风 。”他知道,礼部考察不仅是对女学的检验,更是他晋升的契机——只要女学能得到朝廷认可,他升任州府要职便指日可待 。
三日后,礼部郎中李修远如期抵达青溪县 。沈辞带着他走进慧贤堂时,正赶上林婉教算术,女童们围在沙盘旁,用小石子计算着“一亩地种多少秧苗,能收多少粮食” 。“李郎中,这些孩子不仅学加减乘除,还学丈量土地、计算收成,都是百姓日常能用得上的知识 。”沈辞笑着介绍 。
李修远拿起一个女童的作业本,见上面不仅有算术题,还有“我帮娘算卖菜钱,娘说我算得比账房先生还准”的小字,不禁点头:“沈知府办女学,确实贴合民生 。”这时柳先生带着女童们展示绣品,陈丫丫捧着一幅绣着水车的绣品上前:“大人,这是我绣的水车,我爹说,学会绣新式图案,能卖好多钱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赘婿掌心娇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赘婿掌心娇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