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三刻,夜的黑幕如墨般浓稠,兵部值房的烛火在穿堂风的肆意撩拨下,如受惊的蝴蝶般扑闪摇曳,将墙上那幅巨幅的《战时后勤调度图》映得光影迷离,忽明忽暗,仿佛一幅神秘的幻影画卷。
朱祁镇负手而立,宛如一座坚毅的雕像,静立在图前。他的指尖如灵动的游鱼,沿着那条用朱笔标注的官道虚线缓缓滑行,从通州到昌平,从昌平到居庸关,再到宣府终点,每一个点都像是他心中战略棋局上的重要棋子。他的目光冷峻似刀,仿佛要将这幅图硬生生地刻入脑海那幽深的每一个褶皱里,让每一条路线、每一处地形都成为他决胜千里的秘密武器。
于谦躬身站在一旁,宛如一棵在岁月中历经沧桑的古松,虽略显疲惫却不失坚韧。他手中捧着一本摊开的《后勤细则》手稿,那未干的墨迹仿佛还带着他刚刚奋笔疾书的温度,显然是才刚刚誊抄完毕。老人家的眼眶深陷,犹如两口深邃的古井,眼底青黑一片,恰似被黑夜侵蚀的土地,已连续三日未曾合眼的他,此刻精神却亢奋得如同那柄打磨得锃亮、锋芒毕露的钢刀,散发着一种令人敬畏的力量。
“陛下,” 于谦的声音沙哑得如同破旧的铜锣,却又字字清晰,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按照您的‘驿站接力法’,臣重新核算了每一站的民夫轮换周期。从通州到宣府共设二十站,每站配民夫五百,三十里一换,如此便如环环相扣的精密齿轮,可确保人力如滔滔江水,源源不断。但这里有个棘手的问题 ——” 他伸出干枯如树枝的手指,指向图上 “怀柔” 与 “密云” 之间的空白地带,那片区域仿佛是地图上的一片神秘禁区,“此处多山,道路崎岖得如同盘绕的巨蟒,按原有官道,三十里需绕山而行,实际路程近乎五十里。若仍按三十里设站,民夫们就如同在荆棘丛中艰难跋涉的行者,体力消耗过大,且耗时太长,怕是会贻误军机啊。”
朱祁镇眉头微蹙,如两座紧蹙的山峰,他接过于谦递来的放大镜,如一位严谨的学者,俯身仔细端详那处地形。图上标注的等高线密密麻麻,如同细密的蛛网,那是他三年前命内厂暗桩精心测绘的,精确到每一寸坡度,每一条线都凝聚着无数的心血与智慧。他沉吟片刻,宛如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答案,忽然问:“工部去年修密云水库时,是不是炸开了一条泄洪道?”
于谦先是一怔,如被雷电击中般微微颤抖,随即眼睛一亮,仿佛在黑暗中发现了璀璨的明灯:“是!那条泄洪道宽三丈,碎石路基已夯实,如一条平坦笔直的巨龙,虽然是为走水预备,但用来通行粮车,那可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他立刻如敏捷的猎手,取过炭笔,在图上飞快画出一条虚线,犹如在空中画出一道希望的轨迹,“从怀柔站斜插向东北,经泄洪道直达密云后站,如此便可省十二里山路,节省近两成时间,这简直就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一条捷径啊!”
“不止如此。” 朱祁镇直起身,目光灼灼,如两团燃烧的火焰,“你算过没有,这十二里山路,每车每趟可省多少马力?多少损耗?” 他走到御案前,如一位即将挥毫泼墨的大师,铺开一张算草纸,提笔写下一串数字,那字迹刚劲有力,仿佛带着千军万马的气势:“按每车载粮三十石计,绕山道需两匹马拉,耗草料十五斤。直道只需一匹半,耗草料十斤。每日往返六百车次,可省草料三千斤。十五日下来,便是四万五千斤草料 —— 足够三千战马三日所需。这节省下来的草料,就如同为我们的军队增添了无数的隐形力量啊。”
于谦听得目瞪口呆,他虽熟知兵事,如一位精通兵法的老将,却从没想到过粮草转运能精细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看着那串数字,仿佛看到了战场上每一匹战马如饥似渴的眼神,每一个士兵疲惫却又坚定的面容,那些冰冷的符号仿佛变成了守护他们生命的钢铁卫士,牢牢地守护着每一个生命的希望。
“陛下算无遗策,臣…… 臣五体投地。” 老人家的声音有些发颤,如秋风中的落叶,带着一种由衷的敬佩与感慨。
朱祁镇却摆摆手,神色不见丝毫轻松,如笼罩着一层沉重的阴霾:“这只是纸面上的账。真正的战场,在人心,那是比任何地形和数字都要复杂多变的战场。” 他转身从抽屉里取出一份密报,如取出一份关乎生死的契约,递给于谦,“王瑾刚送来的。瓦剌军中最近出现了一批质量上乘的精铁箭头,硬度不输我们的标准化弩箭,这就如同在我们的防线中悄悄插入了一把利刃。”
于谦接过密报,只看了一眼,脸色就变得如同白纸一般煞白:“这…… 这怎么可能?也先的冶铁技术,连我们的皮毛都够不上,难道是上天在助他们不成?”
“所以,” 朱祁镇的声音冷得像淬火的钢,带着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威严,“有人给他们送。而且,” 他指着密报上的一行小字,如指着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敌人,“这批箭头的形制,与西山工坊上月报废的那批不合格品,一模一样,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基建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基建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