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工程局的库房外,晨雾还没散透,凛冽的风裹着碎雪沫子打在人脸上。库房门被推开的瞬间,一股带着烟火气的暖意涌出来 —— 黑黢黢的蜂窝煤堆得像座小山,块块锃亮,孔眼齐整得如同匠人精雕的艺术品,连边缘都磨得光滑,生怕蹭破了运煤人的手。
朱祁镇(李辰)立在阶上,玄色常服领口沾了点雪,目光却亮得惊人。王勤正指挥着新招募的杂役搬煤,那些汉子个个弓着腰,手上垫着粗布,每块煤都轻拿轻放,生怕碰碎了这 “皇家秘制” 的宝贝。板车早备好了,车底铺着厚厚的稻草,车辕用铁条加固过,连轮子都裹了层棉絮,在京城坑洼的青石板上走,绝不会让煤饼磕出半点裂痕。
“皇上,按您的吩咐,三千块蜂窝煤、五百个小煤炉全分装妥了!” 王勤抹了把额头的汗,热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声音压得低却藏不住兴奋,“两千块煤、三百个炉子送东市、西市的‘惠民煤铺’,剩下的一千块加两百个炉子,让商会的人打着‘宫用结余,惠泽乡邻’的名头,往南城、北城的穷巷子送,能半卖半送,也能让他们帮着扫扫街、修修墙抵钱。”
朱祁镇指尖轻点石阶,雪粒在指腹化了水。这哪是简单的送煤?宫内试用是 “皇家背书”,给贫民送是赚 “仁德名声”,商铺发售是验 “商业模式”—— 三步棋环环相扣,缺一步都成不了气候。“价格敲定了?”
“定死了!” 王勤忙摸出纸条,字都写得歪歪扭扭却透着底气,“按您算的成本,一块煤两文钱,比木炭便宜七成,比石炭块便宜三成,耐烧还多一刻钟!小煤炉五十文,铁皮裹着黏土,寻常人家省半个月的菜钱就够买。商会的人算过,扣完人工、运费,净利能有……” 他伸出三根手指,眼里闪着光。
朱祁镇嘴角勾了勾。这就是技术的底气 —— 别人烧柴烧炭还在算 “斤两”,他这蜂窝煤算的是 “效率”。这第一桶金,不是赚银子,是赚个 “自己说了算” 的本钱 —— 摆脱户部的掣肘,让工程局能自己造血,往后要办的事才敢放开手脚。
“让商会的人多嘴甜些,” 他补了句,声音里带了点叮嘱,“得教百姓怎么用,别让他们闷着烧中毒。现场多演示,烧水烤肉都行,让他们亲眼看见没烟、火稳。口碑这东西,比宫里的圣旨还管用。”
“奴才记牢了!早跟他们说三遍了!”
晨雾渐散,板车终于动了。车轮碾过青石板,辘辘声像在敲打着大明市井的脉搏,黑黢黢的蜂窝煤在晨光里泛着光,载着朱祁镇的盘算,往宫墙外的人间去了。
东市的 “惠民煤铺” 刚开门,门口就围了圈人。铺子没弄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就挂了块黑底金字的招牌,旁边立着块一人高的木牌,上面用大白话写着 “省柴、无烟、火力旺”,还画了个简笔画 —— 煤炉上坐着壶,旁边画个笑脸,一看就懂。
几个伙计正忙着支灶台,铁皮煤炉往地上一放,塞进块蜂窝煤,擦根火折子点上。没一会儿,橘黄色的火苗就从孔眼里冒出来,稳稳的,连点火星都不溅。上面坐的铁壶 “咕嘟咕嘟” 响,热气往上冒,在冷天里凝成白雾,飘得老远。
旁边另一炉更热闹 —— 铁网架在炉上,串着几串羊肉,油滴在煤上 “滋啦” 一声,香味儿瞬间飘出去半条街。有路过的小贩都停下脚,抽着鼻子问:“这啥炉子?烧炭咋没烟呢?”
“老伯,这不是炭,是蜂窝煤!宫里工程局造的新玩意儿!” 机灵的伙计递过块样品,黑亮的煤块在手里沉甸甸的,“您看这孔,就是让它烧得透、烟少的诀窍!一块能烧小半个时辰,算下来比烧柴还便宜!”
人群里炸开了锅。穿旧棉袄的张老汉凑上前,手指戳了戳煤块,又往炉口凑了凑,确实没烟,忍不住咋舌:“俺家那石炭,烧起来烟能把人熏出眼泪,火还一会儿旺一会儿灭,煮锅粥得添三回炭!”
“宫里出来的?别是唬人的吧?” 有人嘀咕。
伙计立刻挺起胸脯,指了指招牌:“皇家商会的牌子在这儿呢!前几天御膳房、浣衣局都用了,娘娘们都说好!这才拿出来给老百姓用的!” 他说着,还从怀里摸出块鎏金小牌子,上面刻着 “西苑工程局”,晃得人眼晕。
价格牌一挂,议论声更响了。“两文钱一块?俺昨天买木炭,一斤五文还不经烧!”“炉子五十文是贵点,但要是真好用,一个冬天省的炭钱就赚回来了!”
人群里的刘妇人咬了咬牙,从怀里摸出个布包,数了五十文钱:“给俺来个炉子,再加二十块煤!俺家娃去年冬天手冻得流脓,就是被烟呛的,要是这炉子真没烟,俺就算没白花钱!”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给俺来十块煤!”“俺也要个炉子!” 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煤块、炉子一个个递出去,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基建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基建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