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炆……”“太孙殿下……”“太子殿下走了,太孙要保重身体啊……”
断断续续的称呼在脑海里回荡,像无数根细针,扎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允炆?太孙?太子殿下走了?
朱允炆?!
这个名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混沌的思绪!
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之孙,太子朱标之子,那个在历史上只当了四年皇帝,就被自己亲叔叔朱棣推翻,最后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
我…… 我成了朱允炆?!
朱墨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几乎要停止跳动。作为一个工科生,他虽然不是历史专业,但对这段历史并不陌生。当年为了赶一个明城墙修复的项目,他还特意查过明朝的史料。
太子朱标,朱元璋的嫡长子,性情温和,深得民心,却在洪武二十五年突然病逝。朱标一死,朱元璋悲痛欲绝,最后跳过了儿子们,直接立了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而朱允炆继位后,为了巩固皇权,开始削藩,结果逼反了他的四叔 —— 燕王朱棣。一场 “靖难之役” 打了四年,朱棣率军攻破南京,朱允炆在皇宫大火中失踪,从此成了历史谜案。
也就是说……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刚去世不久?距离那场血流成河的靖难之役,只剩下短短五年?!
巨大的惊恐像冰水一样浇遍全身,让他浑身冰凉。他甚至能想象到几年后,南京城破,皇宫大火,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而他这个 “建文帝”,要么死于乱军之中,要么隐姓埋名,一辈子活在逃亡里。
不!我不要这样!
我是朱墨,是能靠结构力学算出桥梁承重,靠材料学选出最优建材,靠工程管理把混乱工地理得井井有条的工程师!我不是那个只知道讲仁德、优柔寡断,最后把江山弄丢的书生皇帝!
就在他心神激荡的时候,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有力的脚步声,伴随着内侍惶恐的高唱:
“皇上驾到 ——!”
这四个字像一道惊雷,炸得整个宫殿瞬间鸦雀无声。
刚才还围着床榻的侍女、内侍,包括那个领头的中年内侍,瞬间齐刷刷地跪倒在地,脑袋贴在冰凉的金砖上,连大气都不敢出。整个宫殿里,只剩下脚步声越来越近,每一步都像踩在朱墨的心跳上。
朱墨(现在该叫他朱允炆了)的心脏疯狂跳动,几乎要撞碎胸骨。他强撑着想要下床行礼 —— 不管怎么说,眼前来的是朱元璋,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是历史上出了名的铁血帝王,一个不小心,就是掉脑袋的下场。
可他刚撑起半个身子,就被一只大手按住了肩膀。
那只手很粗糙,布满了老茧,指节粗大,掌心的温度带着常年握兵器的凉。力道很沉,却不粗暴,刚好让他无法动弹。
朱允炆缓缓抬起头,对上了一双眼睛。
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啊?
深邃、锐利,像藏着千年的寒潭,又像燃着不灭的野火。眼尾刻着深深的皱纹,是岁月和征战留下的痕迹。他就那么平静地看着你,没有发怒,没有笑意,却带着一股如山岳般的重压,让人本能地想要臣服,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那个从濠州的放牛娃,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杀贪官、定制度,一手缔造了洪武盛世,却也因铁血手腕留下无数争议的帝王。
“醒了?”
朱元璋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点沙哑,却像有穿透力一样,在空旷的宫殿里回荡,每一个字都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没有靠近床榻,就站在离朱允炆几步远的地方,目光落在他脸上,像是在审视一件稀有的珍宝,又像是在检查一件待修的兵器。
朱允炆的喉咙发干,像被砂纸磨过。他赶紧回忆起刚才融合的记忆碎片 —— 原主朱允炆性情温顺,甚至有些怯懦,面对朱元璋时,总是带着敬畏,说话轻声细语。
他压下心底的惊涛骇浪,模仿着原主的语气,低声道:“回…… 回皇祖父,孙儿…… 孙儿感觉好多了。劳皇祖父挂心,孙儿…… 孙儿罪过。”
说完,他还刻意低下头,避开朱元璋的目光,让自己的眼神显得有几分迷茫和虚弱 —— 他知道,现在的朱允炆,刚失去父亲,又大病一场,这样的状态才最合理。
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那目光像 X 光一样,似乎要穿透他这具少年的皮囊,直抵灵魂深处。朱允炆能感觉到,自己的后背已经渗出了冷汗,黏在锦缎的寝衣上,凉得刺骨。他甚至在想,朱元璋会不会看出什么破绽?会不会觉得 “朱允炆” 突然变了?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宫殿里安静得能听到烛火燃烧的 “噼啪” 声。跪在地上的内侍、侍女们,连肩膀都不敢动一下。
良久,朱元璋才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你父亲走了,咱知道你伤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基建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基建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