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慈善基金会”首募的巨大成功,为秦风在长安的一系列操作画上了一个浓墨重彩的休止符。十五万贯善款入库,功德碑上名字密密麻麻,长乐公主名誉会长的光环加持,使得基金会甫一成立就成为了长安城乃至整个大唐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慈善机构,没有之一。
随着善款开始按照既定计划,投入到孤儿抚育、老人赡养、贫困助学等项目中,秦风主导的这场席卷关中的救灾重建大戏,也终于缓缓落下了帷幕。流民得以安置,旱情得以缓解,蝗灾得以控制,新村拔地而起,道路四通八达,卫生观念悄然改变,绿色的嫩芽开始在帝都萌发,甚至连吹过街巷的风,似乎都因为那几台歪歪扭扭的风车而少了几分狂躁……长安城,这座帝国的中枢,在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后,不仅恢复了元气,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这一切的改变,都深深地刻上了“秦风”这个名字。
**第一幕:论功行赏与“秦府大总管”的诞生**
救灾重建工作圆满结束,自然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李世民在朝堂之上,对有功之臣大加封赏。首功之臣秦风,得到的赏赐更是令人眼红。
金银绢帛,田宅店铺,自不必说,堆满了秦风那原本不算太大的府库。更重要的是职务上的肯定——李世民正式下旨,肯定了秦风“将作监少监”和“关中救灾使”期间的功绩,虽然没有立刻升迁(毕竟已经是从四品下,再往上需要更多资历和契机),但明确表示其“简在帝心,日后必有大用”,并特许其“将作监少监”一职,可更多专注于“宫外创新工程及技术推广”,这等于给了他更大的自主权。
而对于一直跟随秦风奔波劳碌的“大唐建设集团”核心成员,也各有封赏。姜恪被正式任命为将作监丞,成了秦风的副手之一;王大锤被授予“将作监主簿”的官职,虽然品级不高,但总算有了官身,乐得他见牙不见眼,回去就把他那祖传的打铁炉子给供了起来。
最戏剧性的,莫过于对莫小贝的封赏。
鉴于她在救灾、推广净水器、守护风车以及最后那石破天惊的“胸口碎大石募捐”中的“卓越”表现,朝廷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官职给她(总不能让个姑娘去当武官或者匠官吧?)。最后,还是秦风出面,向皇帝请了一个特旨——正式任命莫小贝为“秦府大总管”,秩比……呃,没有明确品级,但享受七品官员待遇,主要负责秦府一应事务及……协助秦风处理某些特殊外联(比如募捐和打架)事宜。
当宣旨太监念出“钦封莫小贝为秦府大总管”时,朝堂之上不少人都忍俊不禁。但莫小贝可不管这些,她欢天喜地地接了旨,立刻就把自己那身红色的劲装换成了绸缎面料、绣着暗纹的“大总管”制服(她自己设计的,有点不伦不类,但很威风),腰间挂着秦风送给她的一块刻着“总”字的玉牌,走路都带风。
回到秦府,她立刻开始了“大总管”的履职。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规划府内人员配置,制定“秦府行为规范”,包括但不限于:见到秦大人要行礼(她定的礼很古怪),见到莫大总管更要恭敬,厨房每天必须准备她爱吃的点心,花园里要给她留出一块练功场……
府里的下人一开始还有点不适应这位跳脱的新总管,但很快就被莫小贝那种“护犊子”又“讲义气”的作风折服了。谁家有事,莫大总管真帮忙;外面有人敢欺负秦府的人,莫大总管真敢带着家伙去打上门。于是,“莫大总管”的名号,在秦府内部迅速树立起了绝对的权威,甚至某种程度上比秦风说话还管用……
**第二幕:情定今生与帝后的默许**
事业步入正轨,情感也水到渠成。
这一日,长乐公主邀请秦风入宫,名义上是商讨基金会下一步的具体项目。在御花园的凉亭中,摒退了左右,两人终于有了难得的独处时光。
经历了救灾期间的并肩协作,朝堂风波的相互理解,以及那次未成的赐婚风波,两人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君臣或者朋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而温馨的气氛。
长乐公主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却已经做了那么多惊天动地之事的男子,轻声问道:“秦少监,当日父皇欲赐婚,你以‘功业未成’婉拒……如今关中已定,基金会也已步入正轨,不知少监心中所念之‘功业’,如今可算小成?”
秦风看着公主那清澈而带着一丝期待的眼眸,心中柔软。他不再是朝堂上那个言辞犀利、数据狂魔的能臣,只是一个有些忐忑的年轻人。
“殿下,”他斟酌着词语,“臣所谓‘功业’,并非指官位高低,财富多寡。臣之心愿,乃是运用胸中所学,格物致用,让这大唐百姓,能少些饥寒,多些便利,让这世间,因臣之存在,而有那么一点点不同。如今,路才刚起步。”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而温柔地迎上公主的视线:“然,无论这‘功业’前路如何,臣之心意,始终如一。当日婉拒,非不愿,实不敢因一己之私,令殿下卷入非议,亦恐驸马身份,束缚手脚,反不利于践行初衷。但臣对殿下之……倾慕,天地可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