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界,吕梁山脉如同苍老的巨龙匍匐在大地之上,脊背嶙峋,纵横南北。桑吉四人沿着东麓荒僻小路向北迂回,脚下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历经千万年风雨冲刷形成的独特地貌。头顶是湛蓝如洗的苍穹,几缕白云如丝如絮,悠然飘荡。离开龙门渡已三日,山势愈发险峻,人烟愈加稀少。偶尔能见几处荒废的村落,断壁残垣间唯有野草疯长,诉说着这片土地曾经的生机与如今的寂寥。
“福安,我们已进入吕梁山地界。”影枭从前方探路归来,声音依旧平静无波,但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这一带山民多迁往平川,百里内恐怕难见人烟。我在前方发现了几个废弃的窑洞,看起来已经很久没有人居住了。”
石磐拄着镔铁棍,抹去额间汗水:“这吕梁山比秦岭还要难走!沟壑纵横,上下攀爬,真累呀!俺这铁棍都快成了拐杖了。”他重重地喘了口气,镔铁棍在黄土路上留下一个个深坑。
阿娜尔眺望远方连绵的山峦,轻声道:“但这里的天空很广阔,让人心生宁静。看那远山如黛,近岭含翠,虽然荒凉,却别有一番壮美。”
桑吉颔首微笑,目光深远:“此言不差。山势虽险,天地却开阔。此地自古便是佛道兴盛之处,山中多有古刹道观,虽多已荒废,然灵气犹存。相传吕梁山中有七十二洞天福地,乃是道家修仙之所,也有不少佛门高僧在此隐居修行。”
是日正午,四人在一处山脊平地歇脚。这里地势较高,可以远眺四周山景。桑吉忽然止步,仰观天象,但见日正当空,却又隐隐有紫气东来。他屈指推算,神色渐显庄重。
“今日我们不再赶路。”桑吉面向三人,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每年的七月此时,我教都要举行盛大的礼佛大法会,跳金刚神舞。虽远在千里之外,身处荒山野岭,此礼不可废。这是历代传承的规矩,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可荒废。”
影枭与石磐闻言,当即肃然起身,合掌称是。阿娜尔虽非佛门弟子,却也恭敬垂首,表示尊重。她知道这对桑吉等人来说意义重大。
三人当即开始简单准备仪式。没有贡品,便以野果清水代替,阿娜尔细心地将野果摆成宝塔形状;没有面具,便以树枝泥土粗略捏成形状,影枭巧手捏出的面具虽简陋却形神兼备;没有法器,便以随身兵器取代,石磐将镔铁棍擦拭得干干净净。然而在这简陋之中,自有一番庄严肃穆之气。
桑吉择一处平坦之地,以树枝划出曼荼罗坛城,每一笔都极为认真,仿佛在绘制最精美的唐卡。影枭采集野花编成花环,摆放在坛城四周,五色野花在黄土背景下显得格外鲜艳。石磐则以镔铁棍掘土为香炉,插上松枝为香,松枝点燃后散发出特有的清香。阿娜尔静静旁观,被这份荒山野岭中的虔诚所感动,也不由自主地帮忙收集干柴,维持篝火。
桑吉立于简陋的坛城中央,心神凝定。他深知接下来所要展现的舞姿,绝非简单的仪式性动作,而是蕴含着无上密义的神圣观想。他缓缓闭上双目,于内心深处观想自身化为阎魔德迦护法神,那并非寻常的恐怖忿怒相,而是文殊师利菩萨为降伏一切诸魔、摧破一切无明障蔽而化现的智慧忿怒尊。
在他清净的观想中,自身顷刻间转为靛蓝色巨身,拥有九面,代表九部契经;三十四臂,象征三十七道品等菩萨成佛之法门;十六足,镇压十六种空性。最中央的牛头怒面,双角锐利,象征斩断二障:烦恼障和所知障;怒目圆睁,洞察三世一切无明;张口獠牙,吞噬一切轮回苦厄。手中所持各式法器,也非杀戮兵器,而是智慧与方便的表征:金刚杵代表无可摧毁的空性智慧;钺刀斩断烦恼纠结;梵天头骨钵盛满智慧甘露;人皮袈裟象征对“我执”的彻底破除……每一种显现,皆是佛法奥义的具象化展现。
他步伐开始移动,沉重而坚定,每一步都如大象踏地,震撼四方,象征着以无畏的菩提心踏上成佛之路,决不退转。手势变化万千,结出种种密印:有的指向虚空,代表诸法性空;有的压向大地,代表降伏地居诸魔;有的环绕自身,代表守护自心觉性不减。
“锵!”影枭双刃交击,清越之声不再是模拟法铃,而是化作智慧觉醒的呐喊,惊醒众生无明长梦。
石磐镔铁棍顿地,沉闷巨响不再是模拟法鼓,而是象征以金刚般的决绝,将一切妄念击得粉碎,直趋本心。
桑吉的舞姿愈加剧烈,但每一份“忿怒”的背后,皆是汹涌的慈悲;每一份“威猛”的展现,皆是智慧的运用。这舞蹈并非取悦观众的表演,而是一场严肃的内证修行与外显加持。通过身、口、意三密相应——身结印契、口诵真言、意作观想——舞者将自己、坛城与阎魔德迦融合为一,从而获得本尊的加持力,净化自身与环境的恶业障垢,镇伏一切烦恼和诸魔纷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阎魔德迦金佛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阎魔德迦金佛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