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朱元璋的圣旨当护身符,又有了这笔“赞助”和现成的商业网络,朱棡的“护路军”招募工作,正式大张旗鼓地展开了。
王府门口,告示一张贴出去,整个太原城都轰动了。
招募令上写得明明白白:凡应征者,不问出身,不看履历,只要是熟悉北方地理、懂草原方言、身强力壮的汉子,一经录用,待遇从优!
这一下,正中此前那些流言的靶心。一时间,各路人马蜂拥而至。有退伍的老兵,有常年往来口外的边民,有在山里打猎的猎户,甚至还有一些脸上带着刀疤、眼神桀骜不驯的江湖人。
朱棡没有亲自出面,只让张诚带着几个魏武卒的老兵负责初选,但他自己,却躲在王府二楼的窗户后,冷眼观察着下面每一个前来应征的人。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个看起来约莫五十多岁的汉子,身材不算高大,但异常结实,皮肤是草原上长年风吹日晒才能形成的古铜色。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羊皮袄,背着一张比人还高的大弓,腰间挂着一把磨得发亮的蒙古弯刀。
在周围一片嘈杂喧闹的人群中,他显得格外沉默,只是静静地排在队尾,眼神像鹰一样,锐利而沉静,扫视着周围的一切。
“张诚,”朱棡对着身后的亲卫吩咐道,“去查查那个背着大弓的蒙古裔老者,叫什么名字,什么来路。初选过后,带他来见我。”
半个时辰后,张诚领着那名老者,走进了书房。
“殿下,人带来了。”张诚躬身道,“他叫巴图,蒙元名字。他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蒙古人,年轻时在草原上当过那颜(贵族)的猎头,后来部落被灭,就一直在阴山南北游荡,靠打猎为生。”
朱棡抬眼,看向这个名叫巴图的老者。
老者的脸上布满了风霜的刻痕,但一双眼睛,却依旧清亮有神。他站在那里,不卑不亢,自有一股从生死线上磨砺出来的悍勇之气。
“你叫巴图?”朱棡开口问道。
“是。”巴图的声音有些沙哑,汉话说得却很流利。
“为何要来应征护路军?”
“为了吃饭,为了活下去。”巴图的回答简单直接。
“告示上说,要熟悉草原地理。你有多熟?”朱棡追问。
巴图沉默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他没有吹嘘自己,只是平淡地说道:“从大同往北,到捕鱼儿海,哪里的草最高,哪里的水最甜,哪条路牛车能过,哪条沟只能走单人独骑,哪座山背后藏着能躲开风雪的山谷……我的脑子里,都有一张图。”
朱棡的眼睛亮了。
这哪里是什么猎户,这分明是一部活地图!
正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喧哗。一名王府护卫匆匆跑来禀报:“殿下,京城来的天使到了!是锦衣卫千户,高进,高大人!”
朱棡眉毛一挑。
该来的,总算是来了。
他转头对巴图温和一笑:“巴图师傅,你被录用了。从今天起,你就是我护路军的向导,官职……暂定为百户,月俸十两。张诚,带巴图师傅下去安置,好生招待。”
巴图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没想到自己一句话,就换来了一个百户的官职。他深深地看了朱棡一眼,抱拳躬身,一言不发地跟着张诚退了出去。
朱棡则整理了一下衣冠,脸上挂起热情的笑容,大步流星地向府门外迎去。
“哎呀!高大人远道而来,本王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府门外,一个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面容倨傲的锦衣卫千户,正翻身下马。他身后,跟着一队同样神情冷峻的锦衣卫校尉。
此人正是高进。他本是朱元璋的亲军,一向眼高于顶,这次被派来太原“协理”晋王,在他看来,不过是皇帝对这位藩王不放心,派自己来当太上皇的。
他对着迎上来的朱棡,只是拱了拱手,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晋王殿下客气了。下官奉皇上口谕,前来协助殿下组建护路军。军国大事,不敢懈怠,还请王爷尽快交接军务,让下官也好早日为皇上分忧。”
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白:我才是主角,你靠边站。
朱棡脸上的笑容却愈发灿烂:“高大人一路辛苦,风尘仆仆,谈什么军务!来人,快,给高大人和诸位校尉备下最好的厢房,准备接风宴!本王在太原搜罗了一批上好的江南厨子和歌姬,今晚,定要让高大人宾至如归!”
他拉着高进的手,热情得像是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兄弟,根本不给他谈论公事的机会,硬是将其往府内最奢华的院落里让。
高进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一愣,想要摆出官威,却被朱棡一口一个“高兄”,一口一个“自己人”堵得说不出话来。
看着高进被一群美貌侍女簇拥着,半推半就地进了院子,朱棡嘴角的笑容慢慢收敛,转为一丝冰冷的讥嘲。
跟我斗?
就你这点道行,先在温柔乡和文山会海里泡上三个月再说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